深化对非对称斗争的理性认识
■吴永亮 张德群
引 言
非对称理论自提出以来,在各国战争实践和常态化斗争中不断得到创新发展。当前,大国竞争日趋激烈,混合博弈特征更加凸显,非对称斗争的要义实质、运用主体、运筹实施、手段选择、制胜途径等方面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进一步深化对非对称斗争的理性认识,有助于坚持运筹非对称斗争策略,更好地赢得各领域斗争主动权。
从要义实质看,非对称斗争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非对称斗争的关键在于不与对手打堂堂之阵,不按对手的套路招法来出牌,而是坚持自己的分析判断,实现完全自主的斗争。首先,自主选择斗争时机。根据形势发展是否有利、斗争条件是否具备、门槛底线是否逾越、风险危机是否可控等因素而定,不跟随节奏摇摆,不草率莽撞行动,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韧性,对手动我亦可静,对手不来我亦可往,恰到好处地把握斗争时机。其次,自主选择斗争领域。国家之间的斗争是国家各领域力量的整体运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多个领域都是斗争的可用选项,不一定对手在某一领域施压、自己就在这一领域回击,不自我设限、束缚手脚,而是自主地根据斗争需要灵活选择斗争领域。再次,自主选择斗争方式。斗争是一门艺术,面对斗争是选择主动进攻还是积极防御,应对挑衅是立即接招回击还是持重待机出招,破解围堵是集中一域突破还是全面多向发力,都应始终坚持有理有利有节,聚焦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选择合理斗争方式,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方法上灵活机动。
从运用主体看,非对称斗争是强者弱者的共同选择
非对称斗争是强者和弱者都会运用的斗争方式,双方共同形成非对称、互为非对称,区别在于立足点不同、要达到的目的不同、采取的斗争方式不同,但双方都追求非对称制胜。强者运用非对称,是为了以强击弱,以最小代价快速达成目的、赢得胜利。弱者运用非对称,是为了以弱抗强,尽力积小胜为大胜,改变弱势地位、扭转被动局面。冷战结束后,美军在几场局部战争中不断实践以强对弱的非对称作战。俄罗斯面对北约东扩带来的地缘政治军事压力,采取非对称回应战略,持续强化战略核威慑和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建设,谋求慑止美西方对其战略空间的蚕食。2003年,美国联合盟友发起的伊拉克战争,其中一个突出特征就是非对称,美军凭借综合国力、武器装备、作战指挥、综合保障等方面的优势,与伊拉克的守旧战法、老旧装备、低效指挥、乏力保障等形成鲜明对比。美军占据绝对优势,以信息化作战碾压机械化半机械化作战,是典型的一边倒的非对称战争。但即便是实力较弱的伊拉克军队,在海湾战争中的海夫吉争夺战中,仍然采取佯攻战术引开美军空中打击力量,成功夺取海夫吉镇,在阶段作战中占了上风。
从运筹实施看,非对称斗争是对差异化的巧妙利用
斗争中双方实力以及对实力的运用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差异。非对称斗争的过程,也是发现差异、扩大差异和运用差异的有机统一。首先,巧妙利用时空差。斗争总是在一定的时空当中进行,双方响应速度、空间布势的差异都是可以利用的重要条件,在一定情况下反应越快速、布势越靠前就越可能赢得投棋布子的先机,进而占据主动。当前,新兴领域发展迅猛,新领域新空间争夺异常激烈,谁抢先在新兴领域战略布局,形成新域新质能力,谁就可能形成以高制低、以新制旧的降维打击优势。其次,巧妙利用实力差。实力是斗争的基础,由于斗争双方国情社情军情的不同,国力军力必然存在一定差异,充分认清双方实力的差距在哪里、差距有多大,才能为选准斗争领域、斗争方式提供依据。非对称斗争中,既有前台看得见的实力博弈,也有幕后看不见的实力对抗,既要关注硬实力,也要加强软实力,还要提高巧实力,不断通过广泛动员、科技赋能等方式,将斗争潜力高效转化为斗争实力。再次,巧妙利用能动差。具有强大实力并不意味着在斗争中一定能占据上风,实力相对较弱的一方也不是必然落在下风,关键在于双方主观能动性的高低。斗争主体之所以都追求胜敌一筹的指导艺术,正是为了形成一整套有效制敌的策略办法,充分发挥出实力的最大斗争效益。非对称斗争中,有时一方刚开始在某个方面、某一行动中相对落后,但通过“在斗争中学习斗争”“以敌为师向对手学习斗争”,加紧发展新的手段、运用新的方法、提出新的策略,则可以扭转不利态势、后来居上。
从手段选择看,非对称斗争是全域联动的综合较量
非对称斗争不是单项单域的较量,而是各领域战略工具箱、战略选项库的综合比拼、统筹运用。一是体系设计、整体筹划。当今世界各领域混合博弈的特征更加凸显,各领域之间的关联性日趋紧密,非对称斗争在坚持政略统领战略、军事服从政治的基础上,需要统筹考虑各领域的资源和行动,从战略全局上加强体系化设计和整体运筹,以有效发挥各领域的能力和优势。二是一体联动、综合发力。非对称斗争是各领域紧密协调配合的“组合拳”,通过多域发力、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实现相互策应、效果叠加,而不是各自为战、相互掣肘。非对称斗争中,能把各领域统合起来的一方,往往能整齐划一、发挥出最大效能,而各领域之间相互牵制、不够协调的一方,则会陷入精力资源内耗之中。三是跨域融合、聚优释能。非对称斗争打破了各领域界限,在关键局部、关键时段和关键环节联动实现各领域优势的重组重构重塑,快速形成优势和释放优势,从而以聚合而成的非对称优势给对手以有力打击。
从制胜途径看,非对称斗争是以己之能击敌之不能
非对称斗争中,双方都竭尽全力以己之长克敌之短、以己之优制敌之劣,从而实现以能击不能。首先,摸透对手软肋是前提。不清楚对手软肋在哪,斗争就会无从下手、盲人摸象,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建立对对手的体系性、动态性认知,下大力气从中挖掘强之所在、弱之所伏,进而才能以有限投入取得最大斗争效益。其次,搞清自己长板是基础。既要找到对手之不能,也要搞清自己之所能,强势一方并不是绝对的强,弱势一方也不是绝对的弱,需要充分挖掘总体劣势中的局部优势、战略防御下的战术进攻能力,从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己之强点优势打敌之死穴软肋。再次,推动优劣转化是目标。斗争双方的强与弱是动态发展的,强者不是恒强、弱者不是恒弱,取决于是否善于因时因地因势促使局势朝着有利于己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对于弱势一方来说,更需战略耐心和长远经略,积小为大逐步达成战略主动。抗日战争初期,日本军力、经济实力强,但人力、物力先天不足,且侵略战争失道寡助,我通过以空间换时间、持久作战,最后实现了强弱易位。抗美援朝战场上,面对“联合国军”绝对的制空权优势,我军发挥近战夜战特长和坑道战术,顶住了对手的轮番空地进攻,最终掌握了战场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