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
编者按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在新中国75周年华诞即将来临之际,我们选取不同岗位、不同战线的先进典型,结合他们的事迹,引述他们对祖国的深情表达,与读者交流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共同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凝聚强国强军的精神力量。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姜凯峰
任务一线,战士陈祥榕写下战斗口号“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句质朴的话语,是陈祥榕对祖国深情的告白,源于内心深处祖国至上的坚定信念。为了捍卫祖国领土,他冲锋在前、英勇战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陈祥榕是新时代万千军人的缩影,只要祖国需要、人民需要,中国军人都会义不容辞、挺身而出,只因心底怀有对祖国至浓至烈的爱。
军人对祖国的爱,是深沉、真挚的,在保家卫国中兑现,在献身使命中彰显。回望新中国75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我们忘不了志愿军战士宋阿毛“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的悲壮绝笔,忘不了战斗英雄韦昌进“为了祖国,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向我开炮!”的英勇无畏,忘不了海空卫士王伟“81192收到,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的生死嘱托……一代代中国军人在烽火硝烟的战场上舍生忘死、浴血奋战,在军事斗争实践中扎根岗位、戍守边关,在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遇到危险时逆行出征、挺膺担当,为新中国的和平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用行动诠释了“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这“清澈的爱”是纯粹的,它不掺杂任何杂质,一颗忠心为家国。中国军人对祖国的爱,饱含着“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忠贞信念、“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雄心壮志、“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慷慨激昂。“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从军报国,往往要舍“小我”成“大我”,要敢于牺牲,忘我奉献。广大官兵当牢记肩上神圣职责,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忠于职守、不辱使命,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都决不犹豫、决不退缩、决不计较个人得失。
这“清澈的爱”是炽热的,它淬炼顽强意志,能挑大梁担重任。放眼座座军营,从白山黑水到雪域高原,从沙漠戈壁到远海大洋,从北国边陲到南海之滨……清澈的爱,绵延不绝;只为中国,青春无悔。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广大官兵作为见证者、亲历者、参与者,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军之大事”,把报国之志化为强军之行,把理想抱负融入岗位战位,在直面强敌时敢斗善斗,在改革转型中攻坚克难,在平凡岗位上顽强拼搏,为奋斗建军百年、奋进强军一流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这“清澈的爱”又是无声的,它守护万家灯火,换来山河无恙。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叠加联动,我国安全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大,战争危险现实存在。对祖国的真挚情感,最能激发智慧、勇气和力量。广大官兵要把对祖国的爱转化为向上向强的动力,紧盯强敌对手加强练兵备战,把手中武器练精、把素质本领练强、把战斗作风练硬,确保关键时刻能够做到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
■何东平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这是科学家黄令仪发自内心的呐喊。
在一次国外芯片展览会上,黄令仪想要寻找哪怕一件中国生产的芯片,却一无所获。她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琳琅满目非国货,泪水涟涟……”经历过山河破碎的黄令仪,深知自立自强对国家、对人民的重要意义。所以,她呕心沥血、艰难攻关,用一颗最纯粹的中国心打造出最硬核的“中国芯”,只为祖国不再受制于人。黄令仪同我国许多科学家一样赤心报国,书写了感天动地的强国故事。
祖国需要是他们的选择。“祖国需要,就是我的选择”,这是朱光亚的志向,也是广大知识分子的追求。从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以满腔热忱投入新中国建设,到黄大年、李保国、南仁东等优秀人才勇挑大梁,在各自领域作出卓越贡献,无数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心怀“大我”、心存大义,以祖国需要为己任,让理想抱负和个人价值在奉献祖国中充分实现。人的一生充满选择。如何选择,既考验智慧,更映照情怀。只有将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紧密结合,人生的信念才会更加坚定,生命的旋律才会更加激昂。
顽强拼搏是他们的品格。攀登知识和创新的高峰,离不开吃苦不言苦、知难不畏难的进取精神,既要志向远大,也要意志坚强。黄旭华回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时说,当时没有计算机,只能用算盘和计算尺进行海量复杂的运算,“常常为了一个数据,日夜不停、争分夺秒地计算。”黄大年被誉为“拼命黄郎”,回国7年间,他带领400多名科学家艰苦打拼,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正是有了这种不甘落后、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百折不回、顽强拼搏的精气神,我国科学家才能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一项又一项重大科研成果;才能在严峻挑战面前,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中国高度”“中国深度”,书写出科技自立自强的辉煌篇章。
无私奉献是他们的情怀。“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用马克思的这句话来礼赞我国科学家和广大科研工作者,无疑是恰当的,因为他们用奉献定义了自己的人生。从化名“王京”,神秘“失踪”17年的王淦昌;到埋头于科研、把自己女儿误称为“别家姑娘”的李四光;再到为探究试验失败原因不顾危险深入辐射地带的邓稼先……正是因为他们的以身许国、无私奉献,才使得我们的事业无比壮丽、我们的国家蒸蒸日上。像他们那样,“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祖国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C919大型客机、“天眼”FAST、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科技报国初心不改,以身许国至死不悔。”正是因为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坚定不移地攀登科学高峰,不断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才为饱受磨难的祖国擦干“身上的耻辱”。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当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上下求索、开拓进取,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胸前的国旗永远大于背后的姓名”
■胡建新
巴黎奥运会闭幕后不久,中国奥运健儿代表团访问香港。在与香港都会大学师生交流时,奥运冠军、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孙颖莎说:“当我真正穿上国家队的球衣,我才知道,胸前的国旗永远大于背后的姓名,如果说自己的名字意味着一种光荣,那么国旗则代表着一种责任、一种使命,值得我们付出一切去捍卫、去战斗。”对此,网友纷纷称赞孙颖莎具有真挚的爱国心、强烈的责任感,不愧为大格局、有担当的当代青年代表。
胸前的国旗,自然代表着国家;背后的姓名,无疑代表着个人。国旗与姓名、国家与个人,孰重孰轻、谁先谁后,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品格和道德境界。对于孙颖莎及无数优秀中华儿女来说,在国旗面前,任何个人都是渺小的,国家利益永远大于个人利益。
国旗既是庄严而神圣的,又是亲切和可靠的。这是因为——我们的国家能够为我们遮风挡雨。有了强大的祖国,我们没有遭受战乱的纷扰、饥荒的威胁,可以在心仪的学校舒心学习,在理想的场所从容工作,在安静的夜晚安然入睡,可以享受高速的网络、便捷的交通、现代化的公共设施,可以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与亲朋好友共享欢乐时光。
国旗还能让我们倍感荣光。国旗鲜艳夺目、光彩照人,在某个场合某个时刻,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国旗带来的荣光。就以体育比赛为例,当五星红旗在奥运会等国际赛场冉冉升起的时候,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这既是运动健儿为祖国奋力拼搏赢得的光彩,也是国家给每个人带来的荣耀。
当我们享受国家给我们带来美好生活、当我们享受国旗给我们带来荣光的同时,亦须培养和拥有为国家奉献、为国旗增光的爱国情怀。尤其在国家面临困难、遭遇挑战时,每个人都应当而且能够为维护国家的尊严、利益和荣誉挺身而出,必要时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这种爱国情怀体现在平时工作之中,就是要扎根岗位、善于钻研、乐于吃苦、勇于创造,用使命担当捍卫国家利益,以辛勤劳动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以优异成绩为国旗增光添彩。我们每个人都能抖擞精神、焕发光彩,国旗才会更加鲜艳、更加耀眼。
“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如何看待和处理国家与个人的关系,是检验和衡量一个人格局大小、境界高低的重要标志。当一个人以国家利益为重,将国旗高高举过头顶时,自然会恪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执着信念,必然会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必定会将自己的所有力气汇聚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之中——这正是“胸前的国旗永远大于背后的姓名”之要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