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军人修养丨追求干事成事的作为担当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权光勇 责任编辑:李佳琦
2024-06-27 06:52:17

追求干事成事的作为担当

■权光勇

●不断提高能力素质、勇于创新创造、争当事业尖兵,以干事成事的作为担当,把新时代强军事业推向前进

习主席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全军高级干部要“扛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团结带领广大官兵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把强军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对军队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既要真抓实干、紧张快干,同时更要干出真业绩、达到新高度,必须以正确的事业观担当奋进,努力做到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时时为党和人民奋斗,处处为广大官兵着想,在强军新征程上,不断提高能力素质、勇于创新创造、争当事业尖兵,以干事成事的作为担当,把新时代强军事业推向前进。

成就一番事业、造福一方百姓,是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的志向追求和人生理想。《易经》有云:“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所营谓之事,事成谓之业。”这是古人对何为事业的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并指出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干”。功成不必在我,追求的是不务虚功、不图虚名,既做广大官兵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做为部队建设发展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最能彰显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觉悟和胸怀格局。然而个别领导干部曲解“功成不必在我”的内涵要义,奉行“无过便是功”,为自己不担当、不作为找理由,这样的工作状态,怎能大有作为?功成必定有我,体现的是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是对党员领导干部挺膺担当、主动作为的生动诠释。然而有的领导干部“不是自己开头的不为,一定要刻上自己政绩印记的才干”,热衷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为了显示自己的政绩而“另起炉灶”,如此扭曲的事业观,怎能真正担当奋进,干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业绩?对各级领导干部而言,既要培养“功成不必在我”的宽广胸怀,也要激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把握好二者的辩证关系,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这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和基础。

能力素质是干事成事的必备条件,也是有所作为的坚实保证。凡是能干出一番事业的人,定有“几把刷子”。习主席深刻指出:“干事创业,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很高要求,然而从现实来看,一些领导干部仍然存在思维思路固化、工作方法简单、工作经验不足等问题。领导干部如果没有过硬能力素质作支撑,长此以往,想干事就可能成为空想,会干事就可能成为空谈,最终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提升干事能力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必须依靠内在自觉。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向书本学习、从实践取经,消除知识空白、弥补能力弱项,不断提升能力素质;要善于扭住影响备战打仗的瓶颈问题聚力攻关,盯住制约转型建设的深层次矛盾精准发力,揪住阻碍发展增效的顽瘴痼疾科学施策,真正从外行变懂行、从懂行成内行,使自己成为精通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追求有所作为,是一个不断创新创造的过程,只有勇于改革创新,才能打破传统、突破壁垒、抢占先机、赢得机遇。近几年,我军建设发展步伐很快,各项改革深入推进,但在建设理念、建设思路、建设模式和建设方法等方面也有不少亟待改进的地方。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靠老观念、老办法、老经验抓工作是不行的。正如地质学家李四光所说,“作了茧的蚕,是不会看到茧壳以外的世界的”。各级领导干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如果只是凭经验翻老皇历,循旧例找教科书,按部就班推动工作,那何谈创新发展,又怎能干成事业?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强军事业对工作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领导干部必须以日新精神、精进态度,打破惯性思维,改进工作指导方式,破除狭隘局限的路径依赖,努力想新办法、找新出路、创造新经验、开创新局面,掌握创新的内在规律和诀窍,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在本职岗位上不断释放干事创业的生机活力。

领导干部在自身岗位上能否有所作为,很大程度上要看工作标准高不高、进取心强不强。“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体现着劳动者独具匠心、精雕细琢、尽善尽美的追求和坚守,这又何尝不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干事创业所需要的精神品质和职业素养?“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阔步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仅要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会干事,还要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干一件成一件,干一行精一行,不断强化精品意识,追求完美、追求卓越,勇立时代潮头,争当事业尖兵,在各自领域、各自岗位上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佼佼者,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非凡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