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垒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马克思主义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从近些年查处的一些案例来分析腐败产生的原因,有社会上不良思潮、不良陋习而导致的客观原因,但最根本的还是违纪违法人员主观上的原因。仔细剖析这些主观因素,“自我感觉良好”是导致违纪违法人员深陷泥淖的一大重要诱因。
“自我感觉良好”,指的是自己对自己的认知模糊、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过高乃至自己对自己的盲目肯定,是一种心理之“病”。若不及时警醒并加以改正,就很可能从“眼红手痒”发展为心理失衡,直至突破心理防线,最终走向违纪违法的深渊。不少鲜活的案例表明,因“自我感觉良好”,一些人在“羡慕嫉妒恨”的心理失衡中迷失了前进方向,在“我当家我说了算”的潜意识下独断专行,在“只是小概率事件”的侥幸里铤而走险。
《周易》有云,“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这是告诫人们要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目标和策略,否则很容易遭受失败。党员干部在做人谋事时也应以此为戒、自检反思,才能在干事创业中走实、走稳、走远。
《老子》曰:“自知者明”。然而,有些党员干部一旦身居高位,周边的奉承话、吹捧声多了,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时间久了,不自然会陷入到自我陶醉、自我膨胀的暗流漩涡。还有一些党员干部在面对矛盾问题时,出于自己面子考虑,采取避重就轻、大而化之的方式,甚至为了满足虚荣心,不惜曲解事实、麻醉自我。长此以往,在“自我感觉良好”中逐渐迷失自我、误入歧途。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党员干部就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公仆”身份,放低姿态、俯下身子多听善听群众对自己的真实评价,广纳良言、静下心来深思细研群众对自己的意见建议。在日常工作和学习生活中,要常常检视自己所思所作所为是否脱离了群众,是否做了群众不拥护、不赞成、不高兴的事,这样才能正确认识自己,持续提升自己,才能在不断矫枉纠偏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荆棘坎坷。
(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