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迎难而上平稳开局 攻坚克难持续发展

来源:《求是》2022/09 责任编辑:杨凡凡
2022-05-01 13:47:42

迎难而上平稳开局 攻坚克难持续发展

中共国家统计局党组

今年以来,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频发带来的多重考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主动作为、应变克难,国民经济延续恢复态势,开局总体平稳。但世界局势仍在复杂演变,3月份以来国内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对此,既要正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又要看到推动经济持续恢复仍有较多有利条件,坚定信心、砥砺前行,进一步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确保各项重大政策举措落地见效,奋力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一、经济实现平稳开局来之不易

一季度,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陡然上升。从国际看,世纪疫情仍在蔓延扩散,俄乌冲突持续升级,国际政治格局动荡加剧,产业链供应链严重紊乱,全球通胀压力明显上升,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外溢风险增加,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放缓,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大。从国内看,本土疫情点多、面广、频发,对经济恢复冲击加大,3月份以来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较为突出,一些超预期因素明显增多。面对突出困难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果断决策,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及时出台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提速加劲。在一系列稳增长政策举措的作用下,一季度国民经济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实现了平稳开局。初步核算,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270178亿元,同比增长4.8%,环比增长1.3%,同比增速高于上年四季度0.8个百分点。

4.8%的经济增长在国际上位居前列。今年以来,受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全球疫情反复蔓延等因素影响,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普遍不及预期,一季度我国4.8%的经济增速仍位居全球主要经济体前列。根据英国共识公司预测,一季度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印度经济增速分别为4.3%、3.5%、1.1%、2.8%、3.6%。放眼全球,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经济增速名列前茅,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

4.8%的经济增长是有就业的增长。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稳则经济稳。尽管疫情对部分行业部分群体就业造成一定影响,但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持续发力,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力度加大,促进了居民就业继续扩大,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285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5%。一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同比增长2.2%,总量恢复至疫情前同期水平。

4.8%的经济增长是物价总体稳定的增长。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全球主要经济体物价水平持续攀升。3月份,美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8.5%,创40年来新高;欧元区CPI同比上涨7.4%,再创历史新高。而我国商品和服务供给充足,重要民生商品保障有力,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一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1%,其中3月份上涨1.5%,涨幅明显低于全球主要经济体。

4.8%的经济增长是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增长。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外贸外资增势较好,支撑了国际收支状况保持稳定。一季度,我国货物进出口顺差同比扩大46%。1—2月份,服务进出口逆差同比收窄57.6%。一季度,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5.6%。3月末,外汇储备余额31880亿美元,同比增加180亿美元。

2022年全年种植意向调查显示,全国小麦、稻谷意向播种面积总体稳定,大豆意向播种面积增加较多。图为2022年4月1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涂市镇涂市村、胜利村、涂家寨村的稻田已经开始翻耕,稻田用水水源充足,为春季插秧做充分准备。 人民图片 陈碧生/摄

总之,在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的情况下,一季度我国经济顶住部分突发因素超预期冲击,最大限度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实现了平稳开局,展现了抗冲击的韧性和旺盛的生机活力。成绩来之不易、成之惟艰。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需要倍加珍惜。

二、生产供给和市场需求总体稳定

今年以来,疫情对部分地区生产物流造成冲击,产业链供应链不畅,供给面临较多制约,有效需求仍显不足,特别是接触性聚集性消费活动明显减少。针对突出问题,各方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加大市场保供稳价,着力扩消费促投资稳外贸,增强内需拉动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生产需求持续恢复,有力支撑了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三次产业持续发展。在一系列确保农业稳产增产、促进工业平稳增长和服务业特殊困难行业纾困发展的措施持续作用下,工农业生产形势稳定,服务业延续恢复态势。从农业看,一季度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近期冬小麦长势转化向好,春耕备耕平稳有序推进。全年种植意向调查显示,全国小麦、稻谷意向播种面积总体稳定,大豆意向播种面积增加较多。从工业看,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1%。从服务业看,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6.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9.6%。

三大需求继续恢复。扩大内需和扩大开放各项举措落地生效,内需潜力持续释放,外需保持较快增长,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都对经济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从投资看,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加快,要素保障强化,重大工程项目加快推进,带动投资规模扩大。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9.3%,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5.6%。从消费看,大宗消费增长总体稳定,冰雪消费等升级类消费带动作用明显,新型消费增势良好,促进了消费市场继续恢复。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5.7%。从进出口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实施,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货物进出口在高基数基础上继续增长。一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9.4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出口增长13.4%,进口增长7.5%。

三、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一季度,国内疫情多发频发,多地强化封控措施,不可避免对群众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民生优先,出台一系列保供稳价和稳就业保民生的政策措施,多措并举促进居民增收,持续增加民生投入,强化社会政策托底,人民生活得到较好保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随着经济继续恢复、就业规模扩大,居民收入继续稳定增长。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5.1%;其中,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2%、6.3%。

基本消费品产销稳步增长。促消费和保民生有机结合,基本生活类商品生产销售增势良好。一季度,规模以上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6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日用品类、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6.6%、9.3%、11.8%。

“菜篮子”产品价格稳中有降。生鲜食品供应充足,生猪产能继续恢复,食品价格总体下降。一季度,食品价格同比下降3.1%,上年同期为上涨0.2%。

民生投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继续提高,社会救济和临时救助力度加大,居民转移收入稳定增长,民生领域投资大幅增加。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同比名义增长6.3%,社会领域投资增长16.2%。

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虽然国内外环境复杂严峻,经济短期下行压力加大,但各方面保持战略定力,在全力稳增长的同时,没有放松调结构、促转型的长期发展目标,坚持统筹全局、远近兼顾,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力促我国经济在平稳开局的同时,实现了发展质量的稳步提升。

2022年一季度,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8.9%,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货物进出口总额9.4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出口增长13.4%,进口增长7.5%。图为2022年3月22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的青岛颐和针织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服装面料,加紧赶制生产订单,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新华社发 梁孝鹏/摄

创新发展动能增强。一些传统产业受疫情冲击较为明显,但疫情倒逼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转型,信息消费、网络消费、平台消费等新兴消费快速成长,新产业新动能引领作用凸显。一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新能源汽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等新兴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40.8%、37.6%、24.3%;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23.2%。

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制造业占比继续提升。一季度,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8.9%,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达到2016年以来新高。内需特别是消费“压舱石”作用明显。一季度,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96.3%,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69.4%,同比提高18.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一季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39,同比缩小0.04。

绿色低碳转型向好。能耗“双控”与“双碳”目标有效衔接,煤电、钢铁、石化等重点领域绿色化、清洁化持续转型,生态环境继续改善。初步核算,一季度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3%;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上升5.4个百分点。

五、经济运行中困难与机遇并存

尽管经济开局平稳,但稳定恢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尤其是3月份以来,外部风险持续加大,国内疫情冲击加重,在一系列超预期突发因素作用下,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

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紊乱,大宗商品供需矛盾突出,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影响巨大,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受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份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3.6%,比1月份预测值下调0.8个百分点。

疫情对经济恢复制约加大。部分地区跨区域运输不畅,生产供给遭遇卡点堵点,接触性聚集性消费和服务业恢复受限,市场预期走弱。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下降3.5%、0.9%;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均降至临界点以下。

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大宗原材料价格高位波动,国内物流、用工等成本上升,加之市场需求总体偏弱,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更为困难。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25%,同比下降0.24个百分点。3月份,小型企业PMI为46.6%,连续处于收缩区间。

在看到问题和困难的同时,更要看到我国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韧性足、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没有改变,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长期发展积累的物质基础坚实。我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网、高铁网、高速公路网。这些都为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动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物质保障。

超大规模市场空间广阔。我国有14亿多人口,拥有全球最具成长性的内需市场。2021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9.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接近世界银行划设的高收入国家门槛。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需求升级是大势所趋,将为加快构建强大国内市场、增强发展驱动力提供有力支撑。

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明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再次证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只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善于运用制度力量应对风险冲击,我们就一定能战胜挑战、化危为机。

社会稳定凝聚力强。我们坚持在发展中不断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形成良好社会秩序,创造了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我们彻底消除绝对贫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铸就伟大抗疫精神、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勇气明显增强。

宏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近年来,我们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累了丰富调控经验,形成了多样化政策工具,宏观治理能力不断增强。我国通货膨胀率和政府债务率较低,宏观政策空间较为充足,宏观政策工具较多,有能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六、稳中求进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面对复杂局面,要把困难挑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决策部署,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狠抓现有政策举措早落地早见效,有效对冲下行压力,全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下好“先手棋”,打好“组合拳”,力促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科学精准快速处置局部突发疫情,积极稳工稳产稳商稳市。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控有机结合,提升积极财政政策效能,加大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强化政策协调联动。

我国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和困难群体就业帮扶,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图为2022年3月9日,海南自由贸易港招才引智活动暨“扬帆自贸,圆梦海口”2022届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现场,当天近60家企业参会,提供1400余个岗位,涉及建造师、机械工程师、财务、行政等优质岗位。 人民图片 张俊其/摄

加快释放强大国内市场潜力。进一步发挥投资关键性作用,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强化资金、土地、能源等要素保障,有力有序推动“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实施。着力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巩固提升汽车、家电等重点领域消费,深挖县乡消费潜力,培育拓展新型消费。

加大助企纾困政策力度。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特殊困难行业支持,坚持减税和退税并举,加快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切实解决疫情造成的供应链不畅、物流受阻等问题,打通制约国内大循环堵点。充分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大力推改革扩开放增动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稳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加大稳外贸稳外资力度,更好发挥出口退税效用,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扎实推进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持续稳就业保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和困难群体就业帮扶,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支持灵活就业健康发展,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扩容提质。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切实加强市场保供稳价。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强夏粮田间管理,不误农时做好春耕生产,做好化肥等农资保供稳价工作,研究加大农资补贴的举措,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全力组织好生活必需品供应,确保产销衔接顺畅。发挥煤炭的主体能源作用,充分释放先进产能。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强储备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