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文化强国建设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许海 责任编辑:李佳琦
2021-10-12 10:47:20

【奋进新征程·建设文化强国系列谈⑪】

作者:许海(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对“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行了战略部署。在这个历史进程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仅为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根本思想保障,而且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整体上看,意识形态是反映特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经济政治利益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观念体系,是其政治结构、价值标准和制度规范的理论基础,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作为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是维系特定社会的基本思想理论和主流价值观念,相对于社会信息的纷繁复杂,意识形态是一种发挥主导作用的深层社会意识,能为不同社会思想意识树立基本判断依据,具有维护政治稳定、强化社会治理和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关键引领作用。这是因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依旧构成威胁……在这些新形势下,以两条道路、两种制度为重点的国家竞争更加激烈。总体上看,这些竞争包括宏观层面的战略竞争和中微观层面的战术竞争。前者体现为思想,后者体现为政策,具体政策来自长期战略,长期战略必然有价值观念指导,因此国家竞争的深层是意识形态竞争。一方面,意识形态主要体现为思想理论,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占据提纲挈领的独特位置,为其他文化建设工作提供方向指引;另一方面,在广义上,由于意识形态的宏观指导性,各种具体的政治战略、经济战略、文化战略等不仅是在既定意识形态指导下具体展开,而且都服务于意识形态战略。因而,文化强国建设作为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进程始终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下展开,建设实践和建设成果将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新时代,为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文化强国中的引领作用,要重点抓好以下方面。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确立文化强国的坚实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凝聚带领人民开展伟大实践提供了根本思想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作用、目标任务、基本要求和主体责任等重要内容,为开展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自觉运用这些重要论述统领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具体落实到把握方向导向、创新思维思路、改革体制机制等各方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守正创新、固本培元,进一步巩固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深入批驳错误思想观点,营造文化强国的良好舆论环境。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总体稳定有序,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网络空间更加清朗。习近平总书记曾用“四个有效扭转”来概括这种变化。特别是2020年以来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全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同时也要看到,国际舆论斗争依然激烈,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在新的信息环境下,针对网络意识形态碎片化、隐蔽化、泛娱乐化等新动向,要加强网络治理,有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升网络宣传引导力,促进网络意识形态空间更加积极健康,为文化强国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切实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提供文化强国的有力制度保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始终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文化强国建设,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是有效抓手。要严格贯彻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细化完善阵地分类管理措施,切实加强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的有效管理,决不给错误思想言论提供传播渠道,严防因“跑冒滴漏”酿成意识形态事件;加强日常管控,完善应急处置和联动工作机制,敢于发声亮剑,及时处置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确保重大意识形态问题的处理及时有效;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组织体系、考核标准、法律法规,形成相关单位联动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提高意识形态工作实效性,推动党委意识形态主体责任落地生根,为落实“十四五”规划文化强国战略举措,实现2035年文化强国远景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12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