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什么是“国家文化公园”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王学斌责任编辑:叶梦圆
2021-08-17 19:14

“国家文化公园”是一个全新的提法,其立意十分高远。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是国家依托深厚的历史积淀、磅礴的文化载体和不屈的民族精神,着力构建和强化中国国家象征,对内强调民族化和本土化,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外适应国际化和普遍化,促进世界文化之间的交往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有与存续。但从概念上讲,“国家文化公园”究竟如何界定尚无确论,因此,深入探讨“国家文化公园”的内涵与功能,十分必要。

立足概念本身,“国家文化公园”至少涵括三个层面的内容:首先是强调整合一系列文化遗产后所反映的整体性国家意义;其次是由国民高度认同、能够代表国家形象和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独一无二的文物和文化资源组成;再次是具有社会公益性,为公众提供了解、体验、感知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以及作为社会福利的游憩空间,同时鼓励公众参与其中进行保护和创造。黄河、长城、大运河、长征,无一不具备“国家”“文化”和“公园”三重属性。

“国家”是鲜明底色。中国立场是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基本宗旨。因此,国家文化公园需永葆“国家”底色,始终立足国家高度。从制度层面来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国家层面印发了多个相关文件,确保其总体上的公益性基调。从形象选取而言,国家文化公园是整合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物和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必须具有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和重要特征,能够代表国家形象、彰显中华文明,且具有国民认同度高等特点。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纵横三千里、绵延两千年,连通京津、燕赵、齐鲁、中原、淮扬及吴越区域,连接大江与大海,贯穿域内和域外,是流动的文化,平衡了东西,调和了南北,兼济了天下;伟大长征,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顿挫走向辉煌的伟大转折,翻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崭新篇章,已升格为中华民族的不朽史诗;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国当之无愧的“母亲河”。

“文化”是内在灵魂。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首先,无论是长城、大运河,抑或长征、黄河,都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承载着最深层文化记忆的符号。文化符号是人类特有的文化表达方式,依靠符号媒介,某种文化意义得到集中的表达和传播。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不同的地域性文化认同圈提供了一个统一而宏大的文化符号,具有强大的文化感召力和包容性,将沿线众多文化子系统中的文化符号有机地联结起来。言及长城文化,一首首类似“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诗句,蕴含着中华民族厚重乃至沉重的长城记忆;近代以降,《义勇军进行曲》中“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则以昂扬激越的旋律,将长征视作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前赴后继、众志成城的伟大民族象征。提到大运河文化,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上善若水”的深喻,人们常将运河流经之地所形成的会通天下、广济八方的“水道”,以及通衢百业、雅俗并存的“商道”和兼容并蓄、多彩荟萃的“世道”融汇于一条巨流当中。提及长征文化,它一定依托自然和人文地理媒介,共同凝铸成一套地理符号系统,用空间性、地域性的文化符号语言,赋予了这场党史事件以历久弥新、不断重塑的精神意义。说起黄河文化,很自然便想到它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由“天上”而来的黄河水不容分说地冲击出一个“几”字形的辽阔地域,为中华文明拓展开一条文化路线,将沿岸各地的人与物涵濡浸润成紧密的有机体。

其次,国家文化公园蕴含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亡绝续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密码。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孕育了灿烂深厚的中华文化,这是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精神追求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更是维系民族情感的重要精神纽带。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同一性,中华民族的精神深深埋藏于绵延的历史之中。雄壮长城一定与家国情怀、团结抗争有机关联,不竭大运河一定与包容运化、人定胜天若合符节,伟大长征一定与理想信念、实事求是合为一脉,浩荡黄河一定与多元一体、勤劳勇敢密切相关。

“公园”是基本定位。既然国家文化公园代表着“国家”的顶层设计,意在展示宏观格局;“文化”体现了本质属性,贵在强化情感关联,那么“公园”则是权属表达和空间限定,拥有不可替代的复合功能。第一,它是文化资源的宝库与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确定诸如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这般具有突出意义、重大主题、重要影响的文物和文化资源,必须实施公园化管理运营,对文物本体及环境实施严格保护和管控,对濒危文物实施封闭管理,对文化生态系统进行整体保护,并以此为基础,从国家意义和国家形象层面提炼国家文化公园的精神文化内涵,以凝聚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第二,它是文化交流与展示的平台。文化本是“活态的”,自然要“活起来”。国家文化公园将“文化”继续激活,并将其具象化,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展现出来,以便在人们赏析、休闲、体验、健身、旅游过程中,增强文化的存在感、传播力及影响力。第三,它是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舞台。文旅融合是国家文化公园活化利用资源的重要路径。国家文化公园纵横众多地域、文化类型多元,具有半封闭半开放性的特点,与周边城镇、乡村聚落联系紧密,必将参与到周边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中来,具备自我“造血功能”。因此,国家文化公园必须以文化、生态资源保护为前提,利用文物和文化资源外溢辐射效应,合理布局旅游业,通过文旅融合,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