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混合战争理论缘何而生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许三飞责任编辑:尚晓敏
2021-08-05 06:59

混合战争理论缘何而生

■许三飞

阅读提示

●国际冲突的复杂性、多维性和不确定性急剧增加,新型战争理论不断涌现。其中,混合战争理论在外军中关注度高、影响面广。

●混合战争理论更强调运用外交战、经济战、网络战、心理战、舆论战等行动,是对复杂多变的战略安全环境的直接回应。

●混合战争的间接性、长期性和非正面对抗性,使得其更具隐蔽性、欺骗性和危险性,需要高度重视、综合应对。

混合战争,简而言之,是指在战略层面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舆论、法律等手段,界限更加模糊、力量更加多元、样式更加融合、调控更加灵活、目标更加隐蔽的战争行动。混合战争概念由美国军事学界提出但是并非其独创发明,该理论兴起有着复杂深刻的动因。

战争理论的时代演进

战争从来就是一个多元合一的过程,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古往今来的每场战争几乎都以不同的方式混合了多种战争要素和特质。进入21世纪以来,军事与政治、经济等的联动性、依赖性进一步加深,战争的综合性、整体性大大增强,这意味着当今时代战争的内涵和外延正在超越和突破传统战争的概念范畴。2007年,美国军事学界为适应作战任务和战争形态的发展需要抛出混合战争理论,提出未来战争战与非战的界限将更加模糊,作战样式将更趋融合,将混合战争理论作为应对多元化安全威胁的战略指导。俄罗斯军事学界肯定了混合战争理论的合理性,认为战争的界限变得模糊,确定战争状态愈加困难,重心越来越向综合使用政治、经济、信息及其他非军事措施方向转移;实施混合战争所使用的间接与非对称方法能够在不占领对方领土的情况下剥夺其实际主权。

混合战争理论的出现,表明了新型战争理论固然仍将沿着战争本质规定的轨道前进,但同时也赋予了战争边界更加模糊、战争行动更加融合等新的内涵和时代特质。

世界形势的客观要求

进入21世纪以来,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使世界变为联系日益紧密的整体,国家之间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战略层面上的相关性和整体性日益增强,战争的关联因素显著增多、复杂性不断增强,经济、政治因素对战争的影响和制约愈发突出。人们所熟知的刀光剑影的传统战争,正在越来越多地受到政治、经济、外交等因素的制约,但对混合战争这种隐秘的、新出现的战争形态的制约则较弱。

混合战争理论的出现,表明了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深度发展、各国之间联系日趋紧密的情况下,单纯使用军事手段难以达成战争战略目的的现实困境。同时,混合战争的间接性、长期性和非正面对抗性,使得它很难被认为是国家行为,这就为核威慑平衡与经济相互依赖下的大国间进行“战争”开拓了路径,大国间发生混合战争被认为是可能而且可行的。

安全态势的影响制约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与冷战时期大国竞争与对抗主导国际安全态势走向不同,在大变革大调整的背景下,各大战略力量加紧分化组合,大国关系进入全方位角力新阶段,国际战略竞争加剧,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国际安全风险和变数增大,容易造成各种摩擦冲突甚至战略意外,国际安全环境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高度复杂性。对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的判断,成为提出新战争理论的基本前提。一个国家在安全上所面临的威胁,有时是明确的,有时是隐蔽的,有时是现实的,有时是潜在的……如美国认为面临传统性、非常规、灾难性和破坏性威胁等四类安全威胁,潜在敌人复杂化、冲突诱因多样化、安全威胁多元化,认为世界正重回“大国竞争时代”,大国间爆发局部冲突或“高端战争”的可能性上升,正面临一个复杂和不确定的安全环境,一种融合了先进技术与低端武器、正规战与游击战、恐怖袭击与犯罪活动及网络宣传与心理进攻为一体的新的安全挑战正成为现实。

混合战争理论的出现,表明了一些国家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新评估,更强调运用外交战、经济战、网络战、心理战、舆论战等行动,集中体现为信息、资源和智力的对抗,是对日益复杂多变的战略安全环境的直接回应。

战争成本的风险控制

当今时代,世界大国之间的博弈较量,因其手中都握有足以毁灭对方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单纯运用军事手段战胜对手已经很难想象。在确保相互摧毁的核战略背景下,世界大国之间爆发大规模全面战争、甚至核战争的可能性不大,常规武装力量大规模使用也受到限制。全球化加剧推动冲突延伸至非传统安全领域,高科技发展推动斗争方式向跨领域、多手段拓展,国际法制约促使混合战争模式成为重要选项。在这一背景下,国家之间已难以用传统的大规模战争的方式解决彼此间的矛盾与冲突。与之相适应,其他破坏力和附带毁伤较小的方式,如贸易禁限、政治施压、经济制裁、网络攻击、舆论引导与心理震慑等更受青睐,将对抗领域由传统的陆海空天电多维空间拓展至社会心理层面,实现了“物理域、信息域和认知域”三者的融合。

混合战争理论的出现,表明了更多国家趋向不再单纯依靠武力的传统作战方式,而是选择了以军事力量为支撑、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的混合战争方式。这种战争方式因注重非对称和非暴力手段的使用能够降低战争的成本,使得战争不再是昂贵的奢侈品。

战略博弈的利益驱动

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国家利益因素越来越成为处理国家关系的重要考量,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成为各国进行战略调整和战略运筹的重要原则。有的世界大国从其战略利益需要出发,主动选取与其利益攸关的某一国家或地区作为战略支点,通过在此设局布势、升级冲突,达到打击和消耗战略对手的目的,并以此撬动战略全局向预期方向发展。突出特点是战争的设计性、规模的有限性、战场的选择性,谋求以点状或局部区域性军事行动加上多样化非军事手段达成全局性、战略性目的。如美国为了维持自身的全球霸权地位,平时就不遗余力地使用“非正规战争”手段,在多个领域对潜在对手进行打压。美国认为,“对手国家及其代理人越来越多地寻求通过使用‘非正规战争’来取胜”,未来美军应把强化针对大国对抗的“非正规战争”能力作为主要方向,建立生成“非正规战争”核心能力的体制机制。

混合战争理论的出现,表明了战争行为的战与非战、敌与非敌更加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等,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以“组合拳”方式达成战争的政治和战略目的,就成为大国博弈时首当其冲的选项。

全球连结的便利条件

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信息、技术的跨国界流动更加频繁,连结一国民众的不仅仅有族群、血缘、文化等传统因素,还有信息、舆情、价值观念等新型元素。这使得传统国家对民众价值观念的引导和控制效能大为减弱,普通民众的价值理念日趋多元,社会不再表现为一个统一完整的文化价值板块,这构成了混合战争的心理条件。全球化深入发展,非国家行为体与国家的能力都在同步增长,技术和资金的易得性导致国家对各种资源的垄断能力大幅降低,非国家行为体有机会掌握从前只有国家才拥有的部分能力,这构成混合战争的可资操纵利用的内部资源。全球互联网的开放性、隐匿性导致利用网络进行渗透宣传,策划各种施压活动可以达成比军事强制更有效、成本更低的成果,国家之间的干涉甚至颠覆也可以绕过各种有形障碍以更隐蔽更有效的方式达成。

混合战争理论的出现,表明了全球化带来的全球连结为混合战争提供了重要契机和基础条件,也说明了混合战争理论认同争取人心而非攻城略地才是赢得胜利的关键。

战争实践的直接推动

21世纪初几场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展示了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种手段与有限的军事行动相配合的混合战争图景。应该说,美国军事学界之所以提出混合战争概念,一个直接的原因是对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反思。在这两场战争中,美国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虽然赢得了战场,却输掉了战争。而同期美国综合运用政治、经济、舆论、军事、情报等手段,煽动目标国家的社会不满,利用代理人进行政治颠覆,只运用少量常规军事力量,却实现有关国家政权更迭。可以说,美国提出混合战争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其一贯推崇的“技术制胜”“军事制胜”的修正和反思。俄罗斯则从美西方推行的“颜色革命”和利比亚战争的研究中找到了混合战争的灵感,认为混合战争更多是强者对弱者使用的战争形态,属于不战或小战而屈人之兵的性质。

实践表明,混合战争不仅是强者对弱者的非对称性策略,也可成为强者战略博弈的重要方式,这意味着战争正在超越大规模全面战争的既有模式。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