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拉近了我与党中央的距离
——学习《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统筹协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治网之道。我学习了总书记网络强国论述后有很大的感触。
“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是网络,让我们实现了这一切!网络既是我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照明灯”,也是我用领袖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际工作的“指路人”。网络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连通天南地北的你和我,千山相隔万水,天涯相隔海角,隔不住心与心的相连,隔不住一颗颗向党的心。我每天通过网络零距离地聆听党的声音,了解到党中央的重大决策,接受到与时俱进的思想,了解到习总书记的重大讲话和习总书记忙碌的一周,看到了祖国一天一天的变化。我是一名地质工作者,前些年长期战斗在野外一线,穿越于戈壁沙滩之中,徘徊于山林水秀之间,用双脚征服巍峨的高山,为了生活,我们会在野外扎帐篷或安装活动板房,幸亏有了网络,在我们的驻地,通过网络学习紧跟习近平总书记的步伐,在祖国偏远的地方保证了我的思想不落伍,通过网络学习紧扣党中央的节拍,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印象最深刻的那次是在2017年的10月份,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时候,我和我的同事们脚上带着山野泥土的芬芳,耳边还呼啸着瑟瑟寒风,集体坐在野外搭建的活动板房里,通过网络听完习总书记作的十九大报告,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暗自告诉自已:“十九大报告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希望,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奋斗!唯有不断地学习再学习,勇攀高峰、勇挑重担,运用自已所学的地质学、环境学造福祖国,造福人民!”我每每学习一步,就向党中央更靠近了一步。不管我们身处何地,我们要努力做到:让互联网这个时代的“最大变量”,变成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的“最大增量”。
网络让老百姓真正实现了“参政议政”。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得那样,“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不然怎么联系群众呢?”忆往昔,从嘉兴南湖上的一条小船,到承载着14亿人民希望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就在于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们党始终都把民心当作最大的政治,把人民作为执政的最大底气。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就在刚不久的“十四五”规划前期,通过互联网,我们党就“十四五”规划编制向全社会、向全国人民征求意见和建议。这一举动在我国五年规划编制史上尚属第一次,这也是互联网的又一次接地气的应用。党中央能够通过互联网倾听人民呼声、汇聚人民智慧,这是何等的伟大,这是何等的凝心聚力!像这种集思广益、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思想,最终一定能够转化成为“精准施策于民,精准服务于民”的实践。这种接地气的方式也一定能够能让习总书记和全党的创新理论很轻松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视频聊天、浏览信息、看电影、购物、订餐、医疗、银行、交通……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网络给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惑或疑问时,只要输入问题,它就会立刻给予我们参考答案。有了网络,我们真正实现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再远的距离也是最近的,有了网络,让那遥远的地方变得不再遥远,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网课”顺应潮流而生,不管是大学生、小学生通过网络都实现了“停课不停学”的愿望;接下来的“网络会议”、“网络答辩”、“网络专家讲学”……,让面对面的工作交流变得不再是难题;再到国与国之间的“云外交”,在疫情期间,习总书记就用“云外交”的方式同世界各国保持着联系,分享着中国经验。中国政府的积极行动,中国人民为阻止疫情大规模蔓延作出的巨大牺牲,是大国的担当,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帮助其他国家,更是大国的担当。有了网络,从前的车马邮件已成历史的回忆。现在,从太平洋彼岸传来的信息,只需要一秒钟就能迅速到达,我们可以在数千公里的距离中,相互分享生活的美好,通过视频看到对方的笑脸。网络不仅改变我们的生活,还会让我们更好地热爱生活,更好地享受生活。
网络让我们青年人更好地汲取营样,传承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什么样的身影,可让人长久铭记在心?什么样的生命,具备穿越时空的力量?什么样的精神,能够焕发无穷的光彩?通过网络也能让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顶天立地的中国精神人人传承,真正铸成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网络共享的资源,就像一个聚宝盆,像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金山",谁勤于在这座金山上耕耘劳动,谁就会有所得。“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相信互联网提供给了我们每一位青年人展示才华的大舞台,通过网络讲好中国故事,一届传一届,一代传一代,只有这样,中国精神才能源远流长,我们党的事业才会后继有人,才能可持续地发展。
网络在我国的“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通过网络,多少传统企业让以前长在深山人未识的各地特产来到我们千家万户,让天然绿色食品通过直播带货销往全球各地,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当地无数的百姓就业;通过网络,偏僻山区的孩子们能够享受到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助力教育脱贫,通过网络,以前基层落后的医疗能够通过网络得到专家会诊,助力医疗脱贫,……这些都是网络强国的具体表现!
互联网不仅影响着中国,还影响了世界。它好比是导通世界的高速公路网,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乱云飞渡,惊涛拍岸,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梦与世界梦息息相通,中国和世界休戚与共,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一带一路”从愿景到行动,从“大写意”到“工笔画”,成为中国贡献给世界的一份共同发展繁荣的方案。展望未来,“健康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成为新的合作亮点,通过网络搭起了中国拥抱世界、融入世界、学习世界、贡献世界的桥梁。沧海横流,方显本色。变局带来变数,变局蕴藏机遇,中国开启了与世界深度互动的新阶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描绘各国同舟共济共创未来的美好前景;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前所未有地提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是我国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对未来网络信息事业发展给出的思考和倡议。正所谓“独行快,众行远”,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离不开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同时,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严格执行习总书记所说得,“把握主导,壮大网上正能量。要加强舆情跟踪研判,主动发声、正面引导,强化融合传播和交流互动,让正能量始终充盈网络空间。”,要把控好整体舆论,努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要加强网络媒体管控,推动落实主体责任、主管责任、监管责任,对借机造谣滋事的,要依法打击处理。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网络连接过去,通向未来,指引方向。我国正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未来,随着网络强国建设不断深入推进,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将在个人消费和生产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也将为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支撑。习总书记曾经说过,“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我们青海省专家人才联合会响应总书记的号召,设计开通了“三江学堂”APP,借助青海省“三江源”这块精神高地,努力打造“学习高地”,分享学习心得、讲述学习故事,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西部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透过“自主性”、“原创性”、“互动性”、“带动性”的方式把彻底的理论讲透彻,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营造共庆建党百年华诞、共创历史伟业的浓厚氛围,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雪域高原上彻底生根发芽,推动学习贯彻走深走实。
正是由于互联网上的千千万万个小我方能成就我们党的“大我”,方能成就中华民族的复兴网。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和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开局之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通过网络,我们可以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政治理论学习,丰富学习内容,增强学习的时效性;通过网络,我们可以创新学习方式方法,拓宽学习的思维和视野,进一步提高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通过网络,我们可以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结合起来,让各种政策变得更加多彩、更加有温度、更加接地气;通过网络,我们每个人的思想不再是等待填充的容器,而是一个被点燃的火把,释放出无穷的创新精神、无穷的工作热情和无穷的聪明才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我们使命在心,责任在肩,要坚定不移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走下去,用好网络这个强有力的武器,通过网络拉近我们与党中央的距离,向党的100周年华诞献礼,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党一定会带领我们奋力开创幸福美好的新生活,迈向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作者系中组部团中央第21批来青博士服务团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