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路径观

来源:中国理论网责任编辑:李佳琦
2021-02-26 19:13

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⑥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路径观

【编者按】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领航新时代,如何理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路径观。为此,中国理论网特推出解读书摘,以飨读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诸多重要国内国际场合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并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时代命题。从发生学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无论是旨在推动人类文明熠熠生辉的话语出场及其指向,还是处理本国本民族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关系的内在要求和内容,本身就具有“文明交流互鉴”与“文明交融共存”总体路径的指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中所说:“哈萨克斯坦这片土地,是古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曾经为沟通东西方文明,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合作作出过重要贡献。东西方使节、商队、游客、学者、工匠川流不息,沿途各国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文明的流动性、开放性和包容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规律之一。如果一种文明自我封闭,就会逐渐丧失生命力和创造力。只有秉持相互尊重、美美与共、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立场、态度和原则,审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学习、借鉴和融合,才能更好地领略人类文明的博大精深与异彩纷呈,才能更好地汲取其他文明的优长,乃至更好地实现人类文明的创造性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指出:“激发人们创新创造活力,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走入不同文明,发现别人的优长,启发自己的思维。”应当说,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历史经验和具体措出发,既是理解文明交流互鉴基本内涵的基本线索,也是解读“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在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思想中地位与作用的重要面向。

(一)“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文明交流互鉴与交融共存的经验和原则

对外开放的重要机制即是外部文明的接纳和内部文明的传播。但在处理内部文明与外部文明关系的问题上,一直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是民族虚无主义,全盘否定本国本民族文明;二是文明保守主义,以保护本国本民族文明为名,拒斥他者文明。这两种观点之所以陷入形而上学的误区,重要原因即是开放观的偏差。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本国本民族要珍惜和维护自己的思想文化,也要承认和尊重别国别民族的思想文化。”“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既不是对外部文明全盘接纳,也不是将内部文明僵硬输出,而是在开放的环境中吸收、借鉴外部优秀文明成果,丰富本国本民族文明的内涵、意蕴和视野,进而使本国本民族文明成为他者听得懂、有得用的故事、方案。

以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历史进程,特别是对外开放40多年的历史经验,阐发“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对文明交流互鉴和交融共存的意蕴,是习近平总书记“文明交流互鉴”和“文明共融并存”重要论述的特点。从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对外开放40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及其承载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有效维护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这当中,不仅外部的思想、价值和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国人民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而且以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指向的中华文明,通过中国故事、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的形式广为传播,这充分表明以“引进来”和“走出去”为表达机制的对外开放及其反映的既不是固步自封,也绝非妄自菲薄的立场、态度和原则,对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和交融共存是正确且富有成效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我们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为我国创造了良好国际环境、开拓了广阔发展空间。”毋庸置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但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的新时代,将继续领导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一方面,依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对外开放的形式、理念、目标的新要求,突出文明交流互鉴和交融共存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另一方面,以双向开放和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让开放的成果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让每个人都能享有实现自我发展的权利和机会,从而使文明交流互鉴和交融共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与人类文明共同进步的美好理想充分契合。

(二)“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文明的交流互鉴与交融共存的策略和方式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文明交流互鉴重要思想的理论支撑,“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也为新时代如何推进文明的交流互鉴和交融共存提供了诸如“一带一路”、建立自由贸易港、文明对话大会等可依路径,形成许多文明交流互动的现实成果,从而在现实活动层面证实“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作为文明交流互鉴与交融共存的前提存在。

1.建立自贸试验区,开启文明交流互鉴的新阶段

自2013年9月以来,我国先后在国内建立了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几年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这既是通过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同时也是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和交融共存的有力注脚。通过科学试点的开放新路径的探索,依据各地优势条件,我国分别形成了陆地、空港、海港等性质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各自贸区在遵循统一规则的基础上发挥比较优势,自由贸易区良好的营商环境使国内外企业形成集聚效应,大大促进了商品流通和贸易投资,有效推动了地区与地区的经济、人员交流。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自由贸易试验区既是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创新尝试,也是文明交流互鉴和交融共存的重要体现。

2.倡导“一带一路”,开拓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境界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时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即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随后,这一倡议得到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响应和广泛认可。几年来,全球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支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我国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为对外务实合作提供了广阔平台,把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有效联系起来,带动了沿线国家的生产协作、经贸合作和人员交流,从而积极拓展了各国各民族优势互补的新空间。更为重要的是,“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各国都是平等的发展主体,充分尊重各国在发展中的权利和地位,以对话协商的方式平衡各方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沿线国家和人民。区别于传统的全球化,这不仅促进了资本、技术、资金等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而且改变了以往在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中,广大发展中国家因技术、资金不足而弱势、被动和强迫参与的游戏规则。从这一意义上说,“一带一路”倡议既是文明交流互鉴和交融共存在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规划,也是不同文明互信互利的确据,既使本国本民族文明成果的世界意义得到发挥,也为各国各民族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文明交流互鉴和交融共存提供了契机。

3.打造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形成文明交流互鉴的新渠道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对外开放新战略之后,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以海南为先行试点,借助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条件,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级自由贸易港体现了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思想的新思路与新举措。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相比,自由贸易港在关税政策、出境签证、注册审批等方面更具开放性和自由性,是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升级版。更具现实意义的是,当前,我国在自由贸易港建设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政策和技术尚不成熟,而国外如新加坡、鹿特丹、迪拜等地区、城市的相关经验要优于我国,需要学习、借鉴和融合国外相关技术和经验。由此可见,打造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不仅是文明交流互鉴与交融共存新渠道的建立,其本身也是文明交流互鉴与交融共存的过程。

4.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辟文明交流互鉴的新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现代文明的生命力归根到底在于创新发展,而这离不开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以开放开明的姿态、平台和制度相互学习。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推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亮点,即在于中国的贡献角色不仅是在积极参与文明对话,也体现在通过交流与借鉴平台制度的建立,引领和倡导地区之间的文明融合。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文学、建筑、技术等领域创造了许多不朽诗篇,也有着“丝绸之路”、“茶叶之路”、“香料之路”等传奇佳话,但必须承认的是,历史与现实的亚洲也多次出现文化的对立和宗教的冲突。为此,正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提议下,中国在2019年成功举办融合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中东不同文化精华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以人类所有地区当中文字、语言、艺术、宗教最为复杂的区域文明的展示和传播,加深区域内的人民对丰富的地区文明的理解和审美,推进和平安宁、共同繁荣、开放融通的亚洲,从而开辟出文明交流互鉴的新高地。

本文摘编自《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思想研究》一书。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