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来源:中国理论网责任编辑:于雅倩
2021-01-28 14:18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⑦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下)

【编者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这是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纲领性文件。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度解读新时期发展12大主张。为此,中国理论网特推出解读书摘,以飨读者。

一、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和关键。不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归根到底都要靠人才实力来支撑。历史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我国要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和潜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挥聪明才智、付出艰辛努力,推动我国科技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跨越,开创了“跟跑、并跑、领跑”并存的局面。今天,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人才培养和科技事业相互成就,科技工作者队伍不断扩大。雄厚的智力储备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资源,成为中国科技爬坡过坎再上新台阶的底气。

同时要看到,虽然我国科技人才队伍规模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但高水平创新人才仍然不足,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匮乏,科研人员开展原创性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没有被充分激发出来。因此,《建议》提出,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这就要求我们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

一是健全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实践表明,评价体系具有指挥棒和风向标的作用,科技人才评价导向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发展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长期以来,我国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存在评价标准不科学、评价社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五唯”现象比较突出,名目繁多的评审评价让科技工作者应接不暇。因此,《建议》提出,要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为此,必须打破“五唯”怪圈,有效发挥同行、用户、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的评价作用,有效反映科技成果的原创性、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社会效益,让科技人才真正凭实力和贡献说话。

二是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长期以来,聚集了我国大量科研人员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存在发明技术质量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转化周期长的问题,其深层原因就是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现实中,一些科研活动只是抱着“评职称”“报奖励”的目的展开,没有科研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建议》提出,要加强学风建设,坚守学术诚信;深化院士制度改革;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通过加强学风建设、明确分配导向、完善分配机制,使科研人员的收入与其创造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密切联系,切实调动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增强他们在发明成果收益中的获得感。

三是健全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科技人才都是培养出来的,因此必须建立适应我国科技创新要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议》提出,要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构筑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引育并举”,培养和引进两手抓,统筹国际国内人才资源,充分发挥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培养功能,坚持海纳百川的开放思想和全球视野,构建有效的引才用才机制,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的生动局面。

二、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科技领域是尤为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改革主体架构已经确立,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但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相比,我国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还存在许多短板,创新环境不够完善,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科研项目和管理水平有待提升,这大大影响了我国科技创新的动力和活力。推进自主创新,最紧迫的任务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所以,《建议》明确了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重大任务,并作出一系列部署。

一是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建议》提出,要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优化国家科技规划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完善科技评价机制,优化科技奖励项目;加快科研院所改革,扩大科研自主权。所谓“揭榜挂帅”制度,就是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张出榜来,谁有本事谁就揭榜。这是求贤纳才的一个良策,传递的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导向,彰显的是国家破除人才论资排辈的决心,有利于使重点项目攻关得到高效落实和迅速推进。

二是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保护支持力度。《建议》提出,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加大研发投入,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对基础前沿研究支持;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促进科技开放合作,研究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措施,扩大科技研究的资金来源,力争使科技创新“不差钱”,让科技工作者能够心无旁骛地进行科技创新。

三是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崇尚创新的文化环境对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和创造,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式、旧的常规戒律、旧的条条框框,具体表现为后人对前人的超越,把前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这就意味着创新总会伴有风险,意味着未知和不确定性,意味着出错和失败在所难免。因此,《建议》专门指出,要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科普工作,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这就需要建立健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纠错机制,在制度设计、舆论导向上鼓励创新,增强科技人才敢为人先、勇于冒尖、大胆质疑的创新自信,让敢创新、会创新、能创新的人受到尊重,从而调动社会的创新热情。

总之,要通过改革激发科技创新的不竭动力,打破繁文缛节、条条框框,破除一切不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枷锁和机制束缚,把蕴藏的巨大创新潜能有效释放出来,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本文摘编自《图解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一书。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