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立足新阶段深化对扩大内需战略的认识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姬彩红
2021-01-08 12:30:19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是在新发展阶段党中央作出的重大科学判断和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把“坚持扩大内需”提到了“战略基点”的高度。我们要准确理解扩大内需战略的时代背景和深刻涵义,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同时高度重视需求侧管理,努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始终把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全面促进消费,扩大消费需求,带动经济提质增效。

新发展阶段要把扩大内需置于战略基点

内需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进入“十四五”新的发展阶段,扩大内需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

第一,扩大内需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提升经济发展自主性的重大战略方针。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深刻变革和动能转换,党中央高度重视扩大内需作用,将其纳入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是对以往“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提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明确,“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是2021年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重点任务之一。这是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的内在要求,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提升经济发展韧性、自主性、可持续性的重大战略部署。

第二,扩大内需战略的关键点是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供给质量。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要在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双管齐下,不能仅仅围绕着需求来谈需求。虽然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供给与需求的作用各不相同,但总的来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决定了需求的满足程度和发展水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供需矛盾的主要方面仍然是供给侧,在于供给产品、供给质量和服务不能有效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不断升级的美好生活新需求,为此,还要不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递进深化。

第三,扩大内需战略要高度重视需求侧管理。供给制约需求,需求也会通过市场信号、市场机制等发挥对供给侧的牵引作用。我们强调的注重需求侧管理,绝不等同于凯恩斯主义“扩大有效需求”主张,不是一味地刺激需求、盲目扩大需求,更不能搞急转弯,而是采取加强需求侧管理办法引导需求,通过制度改革、科技创新、释放政策红利等具体措施创造新的需求、优化需求结构、提升需求实现的效能。

第四,扩大内需战略需要不断调整供需关系,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就要不断调整供需关系,保持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这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需要,也是扩大内需战略所追求的目标。无论国内循环还是国际循环,都需要打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如何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对我们而言还是一个新的课题,关键点就是要打通阻碍这种循环的堵点。扩大内需,则在打通双循环、沟通产供销、畅通上下游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发展阶段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意义

新发展阶段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对巩固我国超大市场规模优势、抵御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风险、增强我国经济发展韧性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我国有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形成了世界上超大规模的内需市场。14亿人口不断提升的消费能力和潜力,也是任何国家都难以比拟的。这种超大规模的内需市场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条件和基础,也是抵御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风险的重要保障。虽然2020年前11个月,受疫情影响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有所下降,但从第三季度开始,我国内需消费增长恢复较快。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进一步好转,我国内需消费市场有望率先走出低谷、恢复常态。我国超大规模和需求不断提升的国内市场将为世界各国提供广泛的投资、贸易和出口机会,将为世界经济恢复性增长贡献中国力量。

第二,有利于发挥消费的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这些年来,我国消费支出贡献率在逐年提高,特别是2019年提升到57.8%,高于资本形成总额26.6个百分点。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消费的贡献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进行需求侧管理,将能进一步增强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引领和拉动作用。

第三,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作为有着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不仅要把饭碗端在自己的手里,也要把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是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的重要举措,对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进一步明确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路径

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就要明确扩大内需战略的主要路径,在促进就业、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

第一,促进就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就业是“六稳”“六保”之首,是民生保障之本,也是扩大内需、恢复增长的关键所在。就业问题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首先要面对的问题。一是要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当前我国失业率基本保持稳定,但就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由于劳动力结构与经济结构、劳动技能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等原因,导致部分地区、部分行业、部分群体就业压力较大,因此实现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需要着力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二是要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目前我国收入分配格局不够合理,中低收入群体占人口比例仍然较大,解决低收入群体收入问题,仍然要靠扩大就业、充分就业来解决。同时还要完善再分配机制,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调节和改善收入分配体系,形成中等收入群体为主的橄榄形收入分配结构。

第二,全面促进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发展和推出适应现代生活需求的消费项目,满足消费升级要求。一是要扩大服务性消费。服务性消费主要是指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消费,一般指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等类型的消费。扩大服务性消费是与我国消费结构由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型升级相适应的,也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019年我国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为9886元,仅占消费比重的45.9%,远低于发达国家服务性消费水平。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二是要增加公共消费。主要是提高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环境保护、城市公用事业和各种生活服务等方面的消费支出,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扩大公共消费支出,不仅可以直接或间接提升消费率,还可以带动居民个人消费。三是要培育新型消费。发展无接触交易服务,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要总结和推广抗疫过程中形成的无接触交易服务方式,积极推进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服务、在线会展、直播带货等新型消费服务,扩大消费新增长点。四是要拓展城乡消费市场。发展快递配送服务业,建设配套服务网点,提高配送服务能力,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着力提升农村地区消费水平。

第三,拓展投资空间,扩大投资需求。扩大投资需求是坚持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供给质量进而创造需求、改善需求的重要手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我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应充分利用好、发挥好潜力巨大的投资需求作用。一是加强“新基建”投资。培育壮大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准确把握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趋势,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投资数字经济发展领域。聚焦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生命科学等新技术领域,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化和传统产业数字化,以数字化赋能提升内循环发展水平。三是以应用为牵引,推动前沿科技应用场景投资建设。丰富应用场景,推动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提升发展水平,夯实内需基础。四是加强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领域“补短板”投资,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消除居民消费后顾之忧。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绝不是回到自我封闭的老路。进入新发展阶段,坚持扩大内需战略,要不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各种障碍,同时坚持扩大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国内国际市场相互联通,依托国内强大市场吸引全球商品和资源要素,打造我国新的国际合作和竞争优势,努力创造经济增长内需和外需、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协调拉动的良好局面。

(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忠杰 杨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