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中国军队为和平而来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罗 铮 责任编辑:杨凡凡
2020-09-21 06:22:04

中国军队为和平而来

■解放军报记者 罗 铮

历史长河中,总会有一些重要时刻发出意味深长的回响。

2015年9月28日,纽约联合国总部,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维和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又一个高光时刻——在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或代表注视下,习主席向世界阐明中国在涉及世界和平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提出加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重要倡议,代表中国作出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的6项承诺,引起国际社会持续而强烈的积极反响。

今年是习主席出席联合国维和峰会5周年,也是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周年。在这个重要历史事件交汇的特殊时刻回首凝望,一个事实无比清晰——在一步一个脚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历程中,在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坚定扛起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和平担当,中国军队坚决履行捍卫世界和平的崇高使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作出了世人有目共睹的重大贡献。

和平发展,中华民族的血脉基因——

积极承担与自身实力相称的责任义务

“和平是人类共同愿望和崇高目标。”

5年前,站在联合国维和峰会的讲台上,习主席一语道出世界各国人民的期盼,也充分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和平的追求与热爱。

中华文明历来崇尚“以和邦国”、“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中国《孙子兵法》是一部著名兵书,但其第一句话就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其要义是慎战、不战。几千年来,和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刻进了中国人民的基因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到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从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到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再到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联合国总部……习主席利用各种国际场合讲述中国对和平的执着追求——强调和平对中国的意义,习主席用“就像人需要空气一样,就像万物生长需要阳光一样”比喻;阐释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志,习主席指出“中国人的血脉中没有称王称霸、穷兵黩武的基因”。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平实的话语,精辟概括出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逻辑。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

“我们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时以自身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的历程,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注解。”国防部维和事务中心负责人表示。

将时间的指针回拨到30年前,1990年4月,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简报上,首次出现关于中国军人的消息:5位来自中国军队的军事观察员抵达大马士革。这张特别配发了图片的简报,成为中国军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历史见证。

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主席坚强领导下,中国军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不断向纵深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中国维和部队构成从单一军种为主向多军兵种拓展,任务类型从支援保障向综合多能转型,行动目标从制止武装冲突向建设持久和平延伸……

30年来,中国军队先后参加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国维和军人的足迹遍及柬埔寨、刚果(金)、利比里亚、苏丹、黎巴嫩、塞浦路斯、南苏丹、马里、中非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促进和平解决争端、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加快有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目前,中国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4万余人次,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军人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

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从“0”到“4万余人次”、从“空白”到“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这些变化有力证明——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取得自身建设巨大成就的同时,中国没有止步于独善其身,而是选择兼济天下,积极承担与自身实力相称的责任与义务。

“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维和人员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发挥着弥足珍贵的作用。”不久前,联合国负责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让-皮埃尔·拉克鲁瓦说,中国维和人员对世界和平建设作出巨大贡献,正是因为有中国的帮助,联合国维和工作才能有效、高效地在全球开展。

铁血担当,中国蓝盔的一贯风范——

用出色表现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为支持改进和加强维和行动,中国将加入新的联合国维和能力待命机制,决定为此率先组建常备成建制维和警队,并建设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中国将积极考虑应联合国要求,派更多工程、运输、医疗人员参与维和行动……”

5年前,顺应国际社会和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人们的期盼,习主席在联合国维和峰会上代表中国作出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的6项承诺。5年来,这6项承诺从铿锵有力的话语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

2017年9月,中国军队完成8000人规模维和待命部队在联合国的注册工作;2015年以来,中国军队先后派遣25批维和工兵和医疗分队共7000余人次赴海外执行维和任务;5年来,中国共为各国培训维和人员2500余人;中国军队积极落实对非盟1亿美元的无偿军事援助,支持非洲常备军和危机应对快速反应部队建设;2017年,中国首支维和直升机分队部署至苏丹达尔富尔;中国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2016年至2019年该基金在和平安全领域共开展52个项目。

如果说这6项承诺的全面落实彰显了中国言出必行的大国风范,那么在各维和任务区值守的中国蓝盔则以过硬素质诠释了大国军人的铁血担当。

2014年,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让利比里亚这个刚刚出现和平曙光的国家又一次遭受沉重打击。当疫情袭来,利比里亚全国的医疗卫生机构几近瘫痪,超过40%的医务人员被感染。不仅如此,埃博拉也给联合国驻利机构和部队带来了恐慌,联利团甚至做了最坏打算,要求各国维和部队随时准备撤离。疫情肆虐期间,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工兵分队官兵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坚守岗位,连续施工28天,平均每天作业16个小时以上,比预计工期提前30多天,圆满完成了中国援利埃博拉诊疗中心修建任务。

诊疗中心投入运行后,利比里亚《焦点报》报道说,中国援建的埃博拉诊疗中心是1976年埃博拉病毒最初被发现以来,该国最好、最舒适、服务质量最高的埃博拉治疗机构。

致命的病毒吓不倒中国军人,武装分子的枪口同样无法阻止中国蓝盔前进的脚步。2017年3月,南苏丹边境城镇耶伊爆发激烈武装冲突,7名联合国民事人员被围困在交火区域,生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中国维和步兵营第一时间派出12名官兵驱车前往救援。救援车队刚驶出临时行动基地,就迎面遭遇数辆配有重机枪的皮卡,四周还有多股武装分子边向交火中心地带运动边开枪射击。一路上,救援分队先后3次突破武装分子拦截,最终将联合国民事人员全部转移至安全地带。

这次救援行动在联南苏团赢得高度赞誉,被作为范例推广。时任联南苏团特别代表大卫·希勒表示,中国维和部队采取的“强有力”措施值得称赞。

与爆炸相伴、与袭击相邻,在枪声中入睡、在炮声中惊醒。这是中国维和军人在海外履职的真实写照。从1990年至今,不论在哪个任务区,不论多危险多艰苦,中国维和官兵始终出色完成各项任务,打造出“中国质量”“中国速度”“中国标准”等一块块金字招牌——

在柬埔寨,中国维和军人创造了“一天能架一座桥”的奇迹;在马里最高气温近50摄氏度的旱季,中国维和官兵不到4个月就建成了一座二级医院;在黎以边境“蓝线”执行扫雷任务14年,中国维和官兵保持着“零伤亡、零事故”的骄人纪录……

30年来,中国维和官兵累计新建、修复1.7万余公里道路和300多座桥梁;排除地雷及各类未爆炸物1.4万多枚;运送各类物资器材超过120万吨,运输总里程达1300多万公里;接诊病人24.6万余人次;完成长短途巡逻、武装护卫、难民营搜查、监督联络、谈判调查等任务不计其数。

中国蓝盔的优异表现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曾发表研究报告称:“中国维和部队是联合国任务部队中水平最专业、效率最高、训练最有素和最守纪律的队伍。”

不畏牺牲,中国军人的精神底色——

用生命兑现捍卫世界和平的铮铮誓言

“联合国维和行动为和平而生,为和平而存,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途径。维和行动给冲突地区带去信心,让当地民众看到希望。”

5年前,在联合国维和峰会上,习主席用这句话高度概括了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意义,同时也高屋建瓴地指出了维和人员所肩负的重要责任。

和平需要维护,但维护和平是需要以青春、汗水甚至鲜血、生命为代价的。93年前诞生于南昌起义的人民军队一向英勇无私、不畏生死;在海外执行维和任务的中国军人,拥有和先辈们同样的精神底色。

黎以边境,中东地区由来已久的“火药桶”。2005年12月,作为联合国军事观察员,杜照宇被派往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部署在黎以临时停火线黎巴嫩一侧的希亚姆哨所。次年7月,黎巴嫩真主党和以军爆发激烈冲突,希亚姆哨所周边频频遭到轰炸。当地时间7月25日晚,希亚姆哨所被以军航空炸弹直接命中,哨位上的杜照宇与其他3名联合国军事观察员一同遇难。任联合国军事观察员8个多月时间里,杜照宇先后执行巡逻任务150余次,上报观察报告200余份。无情的战火带走了杜照宇34岁的生命,燃烧着他的铮铮誓言:“军人的职责不是战争,而是制止战争。”

恐怖袭击频发的马里,被称为联合国最危险的维和任务区。当地时间2016年5月31日晚,申亮亮与战友司崇昶共同担负中国赴马里维和工兵分队营区2号门岗警戒任务时,一辆载有500多公斤炸药的汽车高速冲向营门。申亮亮当即向作战值班室报告,拉响警报通知营区做好防护,同时果断指挥司崇昶向目标开枪射击,并在爆炸瞬间将司崇昶推离哨楼。申亮亮本有时间和机会隐蔽,但他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始终坚守哨位履行职责,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营区内其他人员的平安。

2019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申亮亮“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就在申亮亮牺牲仅仅一个多月后,中国军队又失去了两名维和军人。2016年7月,南苏丹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在首都朱巴持续激战。从7月8日开始,双方的交火逐步升级,坦克、装甲车、武装直升机等重型武器相继出现在联合国营区及难民营附近。为确保难民营安全,中国维和步兵营战士李磊、杨树朋和战友们在难民营4号哨位执行警戒任务。7月10日傍晚,一枚火箭弹击中正在哨位执行任务的105号步战车,李磊、杨树朋先后壮烈牺牲。那一天,李磊、杨树朋已经连续奋战了十几个小时,连队原计划安排他们休息。然而,正是心中那股强烈的信念,让他们再一次走向火线。

2016年12月31日,习主席发表二〇一七年新年贺词时特别强调:“中国维和部队的几名同志壮烈牺牲,为世界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我们怀念他们,要把他们的亲人照顾好。”

世界不太平,和平需捍卫;中国本土无战事,中国军人有牺牲!30年来,16名中国维和军人为了崇高的和平事业献出生命。刘鸣放、杜照宇、谢保军、申亮亮、李磊、杨树朋……这16名中国维和军人,或是在执行任务中不幸牺牲,或是在空袭中遇难,或是在任务区染病去世……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诠释了中国军人的血性与担当,也激励着战友们继续履行神圣使命、捍卫世界和平。

“你之所以看不见黑暗,是因为有人用身体拼命把它挡在了身后。”“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负重前行。”李磊、杨树朋牺牲后,社交平台上不断刷屏的这两句话,正是中国军人为和平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有力注解和最佳诠释。

美美与共,中国军队的不懈追求——

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和平无价,但历史经验表明,和平也是易碎品。

当今时代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威胁人类安全、生存、发展的挑战复杂而严峻。面对关键时刻、十字路口,有人踯躅彷徨,有人逆流而动,也有人勇毅前行。

2015年9月28日,出席联合国维和峰会的同一天,习主席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维护和平、命运与共,这正是中国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之问的响亮回答。

近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顺应历史潮流的中国理念日臻成熟完善,成为激荡世界的时代强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习主席提出迈向命运共同体“四个坚持”的实践路径;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习主席系统阐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位一体”路线图;2017年1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习主席详细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动因、愿景与实施路径……每一次纵贯古今、娓娓道来的讲述,总能凝聚广泛共识。

口言之,身必行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既是倡导者也是行动者,肩负和平使命的中国维和军人更是重要的参与者。

在苏丹达尔富尔地区尼亚拉市,有一所中苏友谊小学。这所在中国维和军人帮助下建立的学校,是当地办学规模最大、教学条件最好的小学。

关于这所小学的故事还得从13年前说起。2007年,中国首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工兵分队部署到任务区后,发现附近的尼亚拉市连一所像样的小学都没有,于是他们积极协调多方,为建设学校选址规划。

2009年5月,学校破土动工,承担施工任务的是中国第2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工兵。平整土地1.3万平方米、搭建校舍32间、安装桌椅600套、修建足球场1座……经过3个月的奋战,一座学校拔地而起。时至今日,中国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工兵已经轮换到了第16批,但中国维和军人对这所小学的援助从未中断。

30年来,在中国蓝盔部署的各个任务区,类似的暖心故事举不胜举——在刚果(金),中国维和官兵连续10余年接力援助营区附近的SOS国际儿童村;在南苏丹,中国维和医疗分队与瓦乌玛丽护士学院等卫生机构结成对子,进行技术帮带;在马里,中国蓝盔定期邀请驻地儿童走进维和营区,向孩子们传授知识,并赠送学习用具……

一位联合国官员这样评价:“在中国军人身上,我们看到了这个民族最伟大的优点——善良和智慧。如果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像中华民族一样友善,这个世界一定会更加美好。”

“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国军人走出国门,他们或是踏浪大洋保护商船,或是拯救生命送去健康,以实际行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2008年以来,中国海军已向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派出36批护航编队,为约7000艘中外船舶提供安全保护,解救、接护、救助遇险船舶70余艘;和平方舟医院船入列10余年来,先后执行7次“和谐使命”任务,共访问43个国家,在到访国累计接诊病患超过23万人次;2014年,西非国家发生埃博拉疫情,中国军队上演“最美逆行”,先后向塞拉利昂、利比里亚派出6批医疗队执行援非抗埃任务……

这些年,在马航客机失联、尼泊尔地震、老挝水灾溃坝等诸多重大突发灾难中,都能看到火速驰援的中国军人。

“中国军事实力不是为了示强,而是为了扶弱;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和平。”“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这些国际社会的评价,正是新时代中国军队作为的真实写照。

大国之大,不在于体量大、块头大、拳头大,而在于胸襟大、格局大、担当大。

“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国军队将一如既往开展国际军事交流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安全挑战,积极履行同中国国际地位相称的责任和义务,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贡献力量。”习主席向世界郑重承诺。

中国军队为和平而来。展望未来,中国军队必将在国际和平事业的舞台上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为全人类的美好未来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