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3支维和待命分队一次性全部高标准通过联合国组织的考核评估,晋升为二级待命部队”“中印第七次‘携手’陆军联合训练将于12月10日至23日举行”“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空军将在巴基斯坦空军伯拉利空军基地举行代号为‘雄鹰-Ⅶ’的第7次联合训练”……11月29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发布的一条条消息将中国军队“走出去”的动态呈现人们眼前。
事实上,对于现在的人民军队而言,这样的新闻已不算新鲜了。也门撤侨,亚丁湾护航,抗击埃博拉疫情,紧急驰援尼泊尔地震……中国军队走出家门,频繁出现在世界人民面前。
四十年前,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中国百废待兴。伴随国家外交战略的重大调整,中国军队开始逐步进行“走出去”的探索。1980年,我国开始参加国际军控和裁军谈判工作;1985年,我国海军首次出访南亚三国;1988年,我国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
1990年4月,5名年轻的中国军官,远离家乡,来到了黎巴嫩南部担任联合国军事观察员。那是中国军人第一次赴国际冲突地带维护和平,5个人走出国门的一小步是军队前进的一大步。
然而,曾几何时,刚刚走出国门的中国军队看起来是那么的懵懂和幼小。
我们一定对这张照片记忆犹新——照片里,一位老人踮起一只脚,身体向前探着,目光专注而充满渴求,朴素的65式军装在硕大的航母甲板上显得那么单薄而令人心酸。那是1980年,时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刘华清率团访美,年过花甲的老将军终于看到了梦寐已久的航空母舰。
还记得1998年吗?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爆发战争。当时,欧美国家公民纷纷搭乘美军运输机离境。中国大使馆只能租5艘小渔船,100多名中国人在海上颠簸了两天多才艰难抵达沙特。2004年,印度洋发生大海啸,当美国派出第七舰队参与撤侨时,我国只能派出一艘货轮。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面融入世界,各种利益和设施孤悬海外、遍布全球的中国人海外安全困境日益凸显。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保障海外利益安全、维护世界和平,仅靠发声明、提抗议是不够的,没有真刀真枪的能力,靠别人同情、援助是行不通的。与改革红利相匹配的责任呼唤着中国军队更进一步走出国门,维护国家海外利益、为世界和平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