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千古游子之殇,恐尽在这寥寥十四字间。又是一度元宵佳节,不知多少游子在这个本该团圆的日子独对一轮满月……
羁旅之思,突然于此时“引爆”,大年三十子夜的一句句新春快乐,多少冲淡了一份乡愁;千里之外的那桌熟悉的年夜饭,亦只是让我为家人的团聚感到欣喜,反倒没了太多的哀怨。可当春节的氛围即将归于平淡,当月上中天、辉映万家灯火,当想到这个春节,我真的未能回家时,那份思归之情再也抑制不住。
泪弹不尽,就砚研墨。提笔时,却又不知该说些什么……诉羁旅之苦、伶仃之愁?或是抒发些秋风起、思“莼鲈”,“不如归去”之类的逸志?或者,说说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冥思良久,却总觉得有些不对。或许,可以参考些其他人的家书吧……
若说战友中条件最为艰苦、离家最遥远的,莫过于远在非洲的维和队员了。恰好,由于5个小时的时差和通信困难,写信,真的是他们和家人联络的一种重要方式,于是,我辗转求来三封家书,想看看那些远赴非洲的战士,都向家人倾诉了什么——
家 书
中国第八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医疗分队
张先锋
亲爱的女儿:
听你妈妈说,有天她抱着你问爸爸呢,你思索着抬起小胳膊指着墙上的结婚照“咿咿呀呀”地喊着爸爸,然后深情地望着照片,就这么一直看着。虽然你现在只有一岁,并不知道爸爸所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工作、生活好不好,但是你对爸爸的羁绊,爸爸感受暖暖。已近年关,是夜,爸爸看着手机上你的照片久久不愿锁屏,起身给你讲讲爸爸的维和故事。
2017年的七月份,爸爸有幸成为中国第八批赴南苏丹(瓦屋)维和医疗分队的一员,在远离家乡万里之外的非洲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虽然没有亲人和朋友的陪伴,时常倍感寂寞,但医疗队是个大家庭,把我们五湖四海的同志聚集在一起,战友之间不管年龄和文化差异有多大,彼此都会像亲人朋友般相待。
南苏丹的孩子和维和战士间的互动。
非洲的南苏丹,是爸爸执行维和任务的国家,这里酷热高温、毒虫肆掠、风沙弥漫……气候环境可想而知,而且特别缺水,爸爸是医疗队的司机,外出拉水是爸爸一项特别重要的工作。爸爸拉水的地方距离营区五公里左右,是联合国在任务区的唯一一个供水点,紧挨着瓦屋二号难民营,二号难民营也是联合国南苏丹任务区人口密度最大的难民营,住了近四万难民,南苏丹内战五十多年,几十万人命丧枪口,仇恨早已替代了法制,一个普通人基本命如蝼蚁,能活着便是最大幸事。每次外出执行拉水任务,沿途一片片废墟记录着战争的无情,一座座残埂诉说着冲突的残酷,飞机的残骸和烧毁的汽车等战争痕迹随处可见,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多年的战乱给南苏丹留下如此创伤。水车经过的路上,路两旁的灌木丛里总能看见光着脚奔跑的小孩儿,他们随着我们来到供水点,帮我们指挥倒车、拖水管抽水……看着这些如果在国内,本应该在教室里读书习字的孩子,爸爸心疼万分,每次外出拉水时,都会带上一些饼干、面包分发给他们,这些孩子用生涩中文的说着“谢谢!”,兴奋的吃着手上的食物,待我们回转时,他们高举着双手挥舞,高喊着:
“China,China,China……”
从倒车镜看着他们随车奔跑的身影,爸爸深深的体会到战争对于人太残酷了,和平是多么的珍贵。
在之后的外出拉水中每天都重复着这样的事,唯一变了的是他们不再像第一次见到我们时那样生疏,而是大老远看到我们来了,跑过来冲我们大声喊着“哒帼,哒帼(大哥 大哥),China,good! China,good!”。每每回想这些景象,爸爸庆幸你能在一个和平稳定、繁荣富强的国家里出生、成长,也为我们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也更加的思念你,思念家人,记得爸爸出征时,你尚在蹒跚学步、咿呀学语,现在通过妈妈发来的视频里,你已经走得很稳,也能哼哼唧唧地哼着小曲。更让我惊喜的是,你时不时还会喊声爸爸,我知道这都是你妈妈教你的,我不在家,妈妈一人撑起了这个家,照顾你成长,妈妈是我们家最辛苦的人。
张先锋的妻子和女儿。
亲爱的女儿,虽然我看不到妈妈抱着你看着照片叫爸爸的场景,但一想到你那萌萌的眼神,我的心很快就被融化了,从你寻找父爱的心里,爸爸看到了你的思念、妈妈的期盼还有家人的牵挂。
放心,爸爸一定能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任务,荣耀凯旋。待到那时,爸爸牵着妈妈,抱起你,亲耳听你叫“爸爸”。
爸爸
二〇一八年二月十一日 南苏丹 瓦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