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维和,今天我听了这两件戳心小事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邓小玲 李江 张磊峰责任编辑:任爽
2017-08-25 03:27

电影中,中国护照、中国国旗、中国军人让身处乱局的华人同胞感受到了来自祖国的温度;生活中,像王松委、邓小玲、李江这样有担当奉献、有喜怒哀乐的蓝盔官兵和家属成就了维和屏障的力度。请看《解放军报》的报道:

相距万里,90后军嫂读懂大情怀

■第15批赴黎巴嫩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扫雷组组长王松委妻子 邓小玲

从没想过部队改革会这么快落到自己头上!

“玲玲,你就别多想了,部队改革是党和国家的大事,我作为一名军人必须服从命令……”这是今年3月25日凌晨1时许,老公王松委在黎巴嫩维和时发给我的信息。说真的,我当时很诧异。

“你真就一点也不担心被‘发配’到哪个犄角旮旯,从此跟我过上两地分居的生活?”我一连发了3条信息给老公,但他却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毫无音讯。我哪受过这种委屈,一气之下,我将他从微信好友中拉进了“黑名单”。

第二天,当从电视上看到黎巴嫩与以色列又发生摩擦时,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我赶紧将他从微信“黑名单”中移出,并发去一连串信息:“老公,只要你平安无事,其他一切都不重要”“老公,拜托你赶紧回我信息好不”……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他的信息:“这几天我在外执行任务,那里没有手机信号,让你担惊受怕了……”我悬着的心这才放下,但依旧感到十分委屈,可又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面对军队改革调整,“趋利避害”的本能曾让我焦虑不安。可冷静下来,其实我都明白,老公服役10年,他是班长、技术骨干,这些年他立功受奖,都与部队培养密不可分,我们应当感恩。相识之初,吸引我的正是他那身绿军装和坚贞不贰的忠诚。

在与老公经过上百条的微信交流后,我认识到在大局面前,无论是领导还是战士,无论军人还是家属,都应服从改革强军大局。

为使老公安心维和,我将公公婆婆接到身边,一边照顾老人,一边自谋创业。在我的支持下,老公的事业也蒸蒸日上。前不久,他与战友连续攻关,帮助中国维和部队获得联黎排爆资格认证,使中国维和部队一举成为联黎首个同时拥有扫雷、排爆和战场地域清排资格的维和分队。

“老婆,军功章有你一半,我要为你点个赞!”获证那天,万里之外的老公发回一条微信。他的喜悦,我懂。

(黄自宏、王永安整理)

置身海外,80后老兵转隶再出发

■陆军第75集团军某旅赴黎巴嫩维和工兵分队战士 李江

让人怎么也没想到,正当我在黎巴嫩维和战场上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国内的老部队却撤编了。

今年6月,部队编制体制调整改革,我所在连队被拆散成好几块,战友各奔东西。消息传来,我不禁有一些担忧:到了新单位,只有初中文化的我能够胜任新岗位吗?年近30的我还能跟上新编制体制下部队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节奏吗?

眼前的一连串疑问让我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好几天打不起精神。

正当我迷茫困惑之时,与我有着相同处境的四级军士长王万兵却展现了另外一番状态:作为小组长的他,每次上雷场作业,不管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危险,总是第一个穿上防护服进行雷场清排作业,丝毫没有因为部队体制调整而分心走神。凭借个人精湛的扫雷技术,他在维和战场上先后清排各类地雷40余枚。

王班长的一举一动让我深受感动,而在分队组织的改革专题教育上,指挥长黄云的一句话更是彻底点醒了我:“置身海外,我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着祖国,因此更要心无旁骛,干好本职工作,用一流的业绩交上一份漂亮的改革答卷。”

放下思想包袱,我再次生龙活虎地出现在维和战场上。一连好几天,在雷场作业过程中,我都冲锋在前,接连排除集束炸弹残骸3块,修复雷场通道铁丝网50多米。

不仅如此,为了回国后尽快适应新岗位,我还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就是每天学一点。工作之余,借来《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等专业书籍,加班加点进行自学,同时主动向维和分队的计算机技师请教;在网上报名参加远程函授课程,主动学习程控转接、光纤通信、数据库等知识。

在我的影响下,班内其他5名转隶换岗的战士也都开始在工作之余钻研起新专业、新知识。这段经历让我明白一个道理:“虽然我们在改革大潮中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但是只要我们立足本职干好工作,普通一兵同样能为强军兴军作贡献!”(叶洋萍、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肖驰宇整理)

大情怀·小目标

■张磊峰

前不久,一场铁流狂飙的沙场阅兵,一部血脉贲张的《战狼Ⅱ》,让不少国人直呼“燃爆了!”

“燃爆”的背后,是一股久违的爱国主义情怀的深度发酵和英雄主义情结的集体释放。它让人们恍然意识到,在众声喧哗、泥沙俱下的互联网时代,直抵人心的大情怀依然是电脑壁纸背后的真实底色。

电影中,中国护照、中国国旗、中国军人让身处乱局的华人同胞感受到了来自祖国的温度;生活中,像王松委、邓小玲、李江这样有担当奉献、有喜怒哀乐的蓝盔官兵和家属成就了维和屏障的力度。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王松委对妻子说“军功章有你的一半”,李江为自己定小目标“每天学一点”——当我们换一种视角去探寻改革强军宏大历史中的精细纹路,就会发现:正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小目标”,燃爆了激昂磅礴的“大情怀”。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