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装护卫途中,车队经常被大大小小的水坑拦住去路,图为8月18日,中国第3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三连一排长李国玺跳入路上的1个水坑测量深度。丁保林 摄
“除了战火的威胁,最让我们头痛的是路况差、行车难。”至于路况到底差到什么程度,左嵩举例说,300公里的路上,大大小小的水坑难以计数。有一天,他们仅前进了21公里。为了填坑洼路段,他们光铁锹就用坏了21把。
“那都不能叫水坑,应该叫‘池塘’,很多坑里的水都有1米多深。但再难也要把物资运送到位,这是我们责任所在!”这次执行任务,战士段承博和邓文川曾多次下到深水坑中救援淤陷的车辆,面对我们的采访,他们语气坚定。
这次长途武装护卫,原本计划7天完成,但因为路况太差,最终耗时10昼夜。执行任务中,官兵洗不上澡、洗不了衣服。待车队全部停入指定位置后,我们上前摸了摸战士们的衣服,他们每个人的迷彩服都是硬的……
“听说连队准备了大餐,我早就迫不及待了。”战士梁川说,一路上因为条件所限,伙食比在营区差远了。说罢,他就快步走向食堂。
对中国维和步兵营而言,长途巡逻和武装护卫不是什么新鲜事。自第3批维和步兵营部署以来,他们先后29次执行此类任务,在一条条泥泞不堪的道路上,中国蓝盔克服艰难险阻,托举起和平的梦想。
披着晚霞归营,迎着朝阳出发。8月22日一早,步兵营64名官兵又将踏上前往尼木累的征程,执行新的武装护卫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