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和官兵走进“中东雷场”,步步惊心

来源: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作者:叶洋萍 孟磊磊 杨浩 凌涛责任编辑:菅琳
2016-03-14 16:00

浇筑“蓝桶”所需的混凝土材料,全靠官兵肩挑手提。

我们中国扫雷兵,都是“骏马”!

讲述人:李骏

说起扫雷,我已经是第四次执行维和扫雷任务,也算是雷场“老手”。但即便如此,依然会遇到很多让我捏一把汗的挑战。作为扫雷兵,必须通过联合国地雷行动中心的严格考核,取得联合国扫雷资质认证才能上雷场。这次维和,自然也不例外。按照相关规定,考核内容涵盖探雷器调试、信号源定位、拉雷、雷场救护等9个课目,而且要求所有课目必须一次性通过。

扫雷排爆的高危性,要求考生在进入考场时,要像进入雷场一样,全程穿戴厚重的防护装具。考核那天,气温已达40℃,套在防护装具里的人感觉就像蒸桑拿。但作为考生,我们必须保证每一个步骤、每一处细节都准确无误。

以拉雷这项考核为例,考核前就有探测、定位、安装滑轮、布线等7个步骤,只要错一步,成绩就会被判为零分。拉雷时,我要躺在20米外的地方,将地雷拉到一个呈45°角的防爆玻璃板上,反复考核三次,每次误差不能超过5厘米,才算过关。

在信号源定位考核现场,略懂汉语的考官道格森得知我四次维和扫雷,有丰富的扫雷经验后,对我说:“我知道,你的‘骏’就是骏马的意思。如果你能过我这关,我承认你是骏马,如果不能,抱歉,你就出局了!”

说罢,他从一个小盒子里抓出一小撮纤细的大头针,数了数,随手洒在作业区,埋进沙土。作为考生,面对考官刻意提高考核标准,我心里还是有些抵触:凭什么因为我经验丰富,就要临时给我提高考核难度?尽管如此,我还是深吸一口气,对着考官说出了我自认为最帅的一句话:“小意思!”

我径直走向作业区,开始对信号源进行定位。说实话,虽然我胸有成竹,但内心的压力还是很大的:万一失误,丢的可是中国军人的脸!我花了六七分钟,就完成了对信号源的定位。看了一眼时间,还有空余,为保证万无一失,我又用一分钟时间对定位点进行了确认。

“作业完毕!”我依然提前了20秒“交卷”,考官道格森当场“阅卷”。“6枚,没错!位置,精准!你,骏马!”考官道格森对我竖起大拇指,而在那时,我也伸出大拇指予以回应,说:“我们中国扫雷兵,都是骏马!”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