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和官兵走进“中东雷场”,步步惊心

来源: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作者:叶洋萍 孟磊磊 杨浩 凌涛责任编辑:菅琳
2016-03-14 16:00

“蓝桶”作业

第一次上雷场,弹片见证我的成长

讲述人:刘权

维和集训时,我从其他专业转岗,开始学习扫雷。因为以前从没接触过,我的基础几乎为零。那段时间,我顶着30多摄氏度的高温,趴在杂草丛中,头戴防爆头盔,身穿10多千克重的防爆服与防爆靴,每天练习扫雷课目5个多小时。坚持了两个多月,我的扫雷技术进步明显,顺利拿到赴黎维和的“入场券”。

到达黎巴嫩后,我们接到了去雷场进行通道维护作业的命令。快到雷场时,同行的战友嘱咐我:下车后,千万别往雷场里丢东西,因为这些地雷都是黎以战争时布设的,多年日晒雨淋,地雷的性能已变得不稳定,很可能一个小东西的触碰,都会引发爆炸。

下车后,我穿戴好防护服,小心翼翼来到作业点,拿着探雷器开始搜排。突然,一阵刺耳的蜂鸣声传来。“不会第一次作业就碰上真地雷吧?”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我又拿着探雷器,从左到右,由后至前,重新确认了一下信号源,蜂鸣声还是一样强烈,我便赶紧用喷漆对信号源位置进行了标示。

趴下身子,当我准备对信号源进行挖掘时,我明显能听到自己加快的心跳。只要按照作业程序来,就不会出错,我在心里默默提醒自己。开始作业后,我每挖掘一块泥土、清理一片杂草,都是按照程序来。20多分钟后,我终于将信号源周围清理完毕,原来是一个集束炸弹的残骸在作怪。

走出通道,摘下头盔,我的额头上依然在不停地流汗,但我的心情很畅快。这是我第一次作业,虽然遇到的是炸弹残骸,对我来说,却跟排除真雷没有任何区别。这枚弹片,我也一直保存着,因为它见证了我的成长。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