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苏丹战乱中的中国维和医疗队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沈宇杰责任编辑:王李宇薇
2014-07-16 09:52

“你们的卓越工作是联南苏团的骄傲,真诚感谢你们在南苏丹战乱期间所做的巨大贡献,请允许我代表联南苏团向你们授予特别嘉奖!”当地时间7月2日,在联合国南苏丹特派团组织召开的战区任务调整研讨会上,我第十二批赴南苏丹维和医疗队的工作再次得到了联合国的肯定。

2014年3月28日,中国第十二批赴南苏丹维和医疗队与上一批圆满完成轮换交接。从部署任务区的第二天就紧急实施首例外科手术到跨战区护送联合国重症患者,从首次大规模抢救18名枪伤平民到紧急开设难民避护所,从接到联南苏团调整维和任务区命令到大规模转送11名枪伤平民……中国医疗队在维和战场上不断磨练、成长,世界的目光已然更为频繁地聚焦于这支身处异国他乡的中国军队。

大医精诚,打响与死神的战斗

4月18日中午,维和医疗队值班室接到了联南苏团瓦乌基地司令部紧急通知:“16时左右,将有18名因战乱而受重伤的平民从联合国博尔(Bor)基地空运至瓦乌基地,请做好救治准备!”

医疗队队长刘晓斌立即下令启动紧急医疗救治预案,并按照预案分配收治任务,医疗队政委孙世浩做了简短有力的战斗动员。短短几分钟,我维和二级医院就做好了充分的紧急救援准备。

然而,按照联合国《谅解备忘录》《出兵国指南》等规定,当地平民不属于我维和二级医院正常保障范围。“怎么办?”刘晓斌和孙世浩决定:伤情就是命令,边实施人道主义救治,边向军区请示汇报。

消毒、抽血、检查……队员们全员额全负荷运转,打响了一场与死神的战斗。

这18名重伤平民中,既有青年和老人,也有孕妇;既有颌面部、胸腹部贯通伤,也有脑外伤,还有多发性、粉碎性骨折……病房里不时传出撕心裂肺的哭喊声,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创伤正在吞噬着这些已饱受磨难的生命。

凌晨3点55分,战备值班室收到了济南军区维和办的报文,军区首长批示:在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前提下,充分发扬人道主义救援精神,尽最大努力实施抢救,向世界展现我军精湛的医疗技术!

此时,那名开放性脑外伤并已怀孕27周的患者已经做完手术,正在逐渐恢复之中。从机场接回这名患者时,她已处于重度昏迷,生命体征十分微弱。当许多人都认为她没救了时,医疗队员们却没有放弃,他们成功实施了我国参加维和行动以来在任务区的首例开颅手术。术后第二天,这名重伤孕妇奇迹般醒来了。联南苏团瓦乌基地的军事官惊叹不已:“真没想到中国医生的技术竟如此精湛,是中国医护人员给了她和她的孩子第二次生命!”

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18名伤员终于全部战胜了死神,但由于伤势过重,他们无法生活自理。“这些难民饱受战乱的折磨,此刻,我们医护工作者就是他们的亲人,要做他们最信任的人。”孙世浩政委引导全体官兵自觉担负起照顾18名伤员饮食起居的任务。

无论是输液、换药,还是送水、送饭;无论是打扫病房卫生,还是为伤者换洗衣物,队员们细致入微,毫无怨言。为了能让这些伤员吃上可口的营养餐早日康复,炊事员还专程去学习当地的烹饪技术。伤员大部分不能用英语交流,但目光中时刻流露着感动。一位懂英语的伤员曾对给他送水喝的护士闵霞说:“战争带走了我的亲人,但中国医生像天使一般,比我的亲人还亲。”

临危受命,是医生更是军人

维和官兵远离祖国,来到战乱、疾病肆虐的南苏丹,面对眼前这一切,深感责任重大。

4月27日凌晨,瓦乌爆发武装冲突。上午10时许,数百名难民聚集在联合国瓦乌基地门口,寻求紧急庇护。正在救治18名枪伤难民的中国维和部队再次接到联南苏团通知,要求紧急开设难民避护所,随时做好救治难民的准备。100多名官兵连续奋战了40多个小时后,终于建成一个能容纳1000余名难民的临时避护所。

5月17日晚,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降临在南苏丹瓦乌。短短数分钟,整个瓦乌基地就一片汪洋。这时,我维和部队指挥部值班室接到了当地的紧急求助电话:“UN城难民临时避护所因地势较低,受灾十分严重,请求你们立即援助。”

此时已是深夜,暴雨如注,雷电交加,难民营多为妇女儿童。维和指挥部主任刘瑞江一声令下,队员们顶着狂风暴雨火速赶到难民营地,展开营救。

维和部队官兵赶到时,积水已近半米,部分帐篷坍塌,妇女儿童哭喊声一片。“工兵一中队、二中队和医疗分队负责转移被困难民,三中队立即开挖转水工程设法排水!”刘瑞江迅速下令。维和队员们风雨中喊着口号砸坑运土,几个小时下来,每个人身上都沾满了泥浆……

18日凌晨3点,1000余难民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域,险情得到缓解。

事后,当南苏丹西加扎勒河州长助理维尼女士将一封难民们共同签名的感谢信,送到中国维和部队营地的时候,孙世浩政委平和地一笑,说:“只要难民平安无事,我们再苦再累也值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