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集团军某旅某连“徐国栋班”发扬传统建功立业——
“这面旗,激励我们成长奋进”
■赵志宇 李芊逸 刘圳龙
“徐国栋班”战士合影(第二排左二为袁青山、前排左一为黄强龙)。刘 铮摄
燕山脚下,寒风瑟瑟。阳光透过窗子,洒在第81集团军某旅某连一面鲜红旗帜上,印在其上的燕山猛虎“徐国栋班”8个大字熠熠生辉。
走近这面旗,笔者看到,上面布满不同笔迹的签名。
“大家都习惯称这面旗为‘班旗’,每当战士在大项任务中表现突出或在比武中取得名次,我们都会组织他们在旗上签名。”“徐国栋班”班长袁青山告诉笔者,“这面旗,激励我们成长奋进。”
前不久,在战友们见证下,上等兵黄强龙在班旗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入伍以来,这是他第3次获此殊荣。再次站在“班旗”前,黄强龙想起自己刚下连时,时任班长郑喜讲的关于“徐国栋班”的故事——
1964年,在全军大比武中,班长徐国栋带领全班战士,以过硬的技术、高超的战术获得高度评价,全班被中央军委授予“徐国栋班”荣誉称号。自此,这个班有了另一个美名:燕山猛虎。
60多年来,徐国栋老班长“敢创敢超”的精神始终激励着一茬茬战士奋勇前行。黄强龙也在这种精神力量的感召下,不断成长进步。去年冬天,该旅举办军事体育运动会,黄强龙一举打破两个课目纪录,并在年底荣立个人三等功。
战士们常说,在“班旗”下听过故事的人,都会不经意间成为新故事的主角。“班旗”就像一团火,点燃大家的奋斗激情。
那一年,该旅组织创破纪录比武,原“徐国栋班”班长、现任排长邹大健获得全旅军官全能第3名。谁能想到,这名优秀军官也曾经表现欠佳。
10年前,邹大健入伍来到“徐国栋班”。在第一次建制班五公里武装越野中,他因没能跟上队伍,拖了班里后腿。这让一向争强好胜的邹大健深受打击。
“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永远不会成功。”一天,有着“枪王”之称的老兵王闯将邹大健带到“班旗”前,为他讲述了自己当年参加步枪专业比武的经历。那时,王闯一没基础、二没参赛经验,但是为了取得参赛资格,他每天负重据枪,经常一练就是几个小时……最终,王闯不仅入围决赛,还夺得集团军第一名。
听着王闯的故事,凝望“班旗”,邹大健深受触动。
从那以后,邹大健开始自我加压:体能不达标,背着沙袋跑8公里;上肢力量差,一天举弹药箱数百次……功夫不负有心人,邹大健一一补齐短板弱项,最终成长为旅里的训练尖子。
近年来,随着现代战场环境日趋复杂,战争制胜方式也发生着重大变化。面对越来越高的技战术要求,“徐国栋班”战士们意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现代化步兵,不仅要有过硬的体能素质,更要有聪明的头脑。
去年驻训期间,“徐国栋班”接到通知,参加旅队组织的班战术抽考。面对全新作战背景和复杂战场环境,很多战士感到信心不足。
“要发扬‘敢创敢超’精神,不能被困难吓倒。”受领任务后,班长袁青山将大家带到“班旗”前,开展教育动员。
受到“班旗”的感召,全班战士开启了“加速模式”——不懂理论,他们搜集查阅大量资料,学习专业知识;不熟悉操作,他们虚心请教专业人士,反复实践探索,直到彻底掌握……
抽考当天,经过昼夜连贯作业,“徐国栋班”出色完成既定任务。载誉归来,袁青山带领全班战士,在“班旗”上依次签名。在他看来,以这种方式记录每一次进步,是对战士们最好的激励。
“老班长们用‘敢创敢超’精神铸就了‘徐国栋班’的闪亮名片,年轻同志要赓续发扬优良传统,接力奋进。”该连干部杨延茗告诉笔者,近年来,新兵来到“徐国栋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班旗”报到;每次参加比武、执行重大任务归来,大家都要到“班旗”前分享收获和体会……一茬茬战士用顽强拼搏、团结进取的战斗精神和出色成绩,为“班旗”增光添彩。“班旗”也激励一批批“徐国栋班”战士成长成才,并记录下这个过硬集体的强军足迹。
“新时代的‘燕山猛虎’,高歌向明天……”又是一个艳阳天,“徐国栋班”的战士唱响班歌。此刻,暖阳照耀下,“班旗”显得格外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