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国家二级运动员”下连后却训练“打蔫”,指导员春风化雨帮其提振信心——
“运动健将又回来了”
■房绍波 王崇嘉 解放军报记者 张东盼
插图:唐建平
初秋时节,鲁中腹地,第80集团军某旅组织一场新兵体能大比武。在5个课目的激烈比拼中,某连新兵王燚杰勇夺3块奖牌,打破多项新兵训练纪录,成为全场焦点。
颁奖台上,王燚杰眼含热泪发表获奖感言:“没有我的指导员戴磊,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台下,戴磊欣慰地笑了,思绪又回到了新兵下连的前一晚——
“新兵王燚杰,毕业于首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擅长短跑,在校期间获得过多项荣誉。”那天晚上,戴磊翻看兵情录,“国家二级运动员”几个字映入眼帘时,他难掩欣喜,“这是个好苗子”!
果然,新兵下连后,第一次三公里摸底考核,王燚杰就展现出过人的实力,轻松夺得新兵体能考核第一名,赢得战友们一片叫好。
然而,没过多久,戴磊在一次体能训练时意外发现,以往总在队首领跑的王燚杰,越跑越靠后,有时甚至掉到了队尾。
见王燚杰状态不佳,班长王广振忍不住催促:“王燚杰,加速往前赶!”王燚杰嘴上答应着,步子却毫无变化。一连几天,他的状态都是如此,这让戴磊感到十分不解。
“明明是体能尖子,为啥训练不积极?”“下连时意气风发,如今为啥无精打采?”带着种种疑惑,戴磊将王燚杰叫到连部,细问缘由。然而,几次谈心,王燚杰的回答如出一辙:“指导员,我最近思想平稳,没有任何问题。”
无奈之下,戴磊拨通了王燚杰新兵连主官的电话,试图从他以往的表现中寻找突破口。新兵连主官告诉戴磊:“王燚杰不仅体能训练成绩优异,性格也积极乐观,比较适应集体生活。”
戴磊又联系了王燚杰的父母,同样没能找到答案。找不到问题症结,戴磊只好嘱咐王广振多关心关爱、加强帮带。
此后一段时间,王燚杰训练状态有所改观,落在队尾的情况少了,但队列行进、站岗执勤时走神的现象却时有发生。戴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他深知,打开一个人的心结并非易事。
于是,戴磊利用工作之余,多次走进班排宿舍,悉心了解王燚杰的过往经历、兴趣爱好,对他的一举一动格外留心。得知王燚杰喜欢打篮球,戴磊每到周末就约他打球;王燚杰想家时,戴磊就陪他唠家常、聊生活……一来二去,二人的关系越来越“铁”,共同的话题也越来越多。
一个周末,一起打完篮球回连队的路上,戴磊聊起最近展开的专业训练,王燚杰犹豫再三,终于敞开了心扉。原来,入伍前,王燚杰曾参加过不少田径赛事并屡屡获奖,经历过很多“高光时刻”。在新兵连时,凭借过硬的身体素质,他很快从同批新兵中脱颖而出,成为数一数二的体能尖子。然而,随着专业训练逐渐展开,王燚杰发现,一个简单的课目,很多战友一天就能学会,自己苦练三天还没入门。
巨大的反差和逐渐拉开的成绩,让王燚杰很受打击,甚至产生自我怀疑。一次专业考核,王燚杰的成绩排名在新兵中倒数第一。看到成绩那一刻,他只觉得无地自容,战友的安慰似乎也变成了嘲讽。
从出类拔萃的体能尖子到专业落后“吊车尾”,这一巨大反差给王燚杰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落差。连队再组织体能训练时,王燚杰不再像以前那样自信地冲锋,而是有意无意地落在战友后面——他怕别人对比自己专业训练“弱爆了”的表现,觉得自己是典型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王燚杰的倾诉,让戴磊既惊讶又意外。他没有想到,一个体能拔尖的“好苗子”,竟被这么个理由“打蔫了”。
当晚,戴磊召集几名班排骨干,针对王燚杰的思想实际,集中深入研对策、定措施。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要让王燚杰恢复往日神采,必须帮助他提振信心。
针对王燚杰专业训练基础薄弱的实际,戴磊指定专业训练尖子对他实施一对一帮带,利用课余时间为他“加餐”,提高其自主学习、运用转化能力。此外,戴磊还有意识地让他积极参与人员管理、任务协调等工作,增强他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强化团队协作意识。
那段时间,无论是在火热的训练场,还是在安静的图书室,大家总能看到王燚杰加班加点地学、争分夺秒地练。休息期间,他主动申请加练,遇到不懂的问题就找专业能力过硬的战友请教、探讨,直到弄懂为止。
如今,王燚杰的随身笔记本已记录到第二本,上面记满了各种学习小妙招、操作小技巧。前阵子,他还被推荐担任连队体能训练“小教员”,将自己在大学期间学习的一套成体系训练方法倾囊相授,以科学高效的方式提升连队体能训练水平,带领战友们在新兵体能比武中取得佳绩。
在近期连队组织的评比活动中,王燚杰的专业成绩在同批新兵中排名第二,获评连队“进步之星”。
跑道上,一个挺拔的身姿冲锋在前;队列中,一双坚定的眼眸炯炯有神……看到王燚杰生龙活虎的状态,战友们不禁感慨:“运动健将又回来了!”
设计:方 汉
【亲历者说】
抽丝剥茧解“心结”
■第80集团军某连指导员 戴 磊
官兵在训练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些是身体原因造成的,有些则是受“心结”牵绊。“心结”具有隐蔽性,要找准症结、抽丝剥茧解开,并不那么容易。
初任指导员时,我自信地认为,只要多关心关爱,便一定能走进战士的内心世界。但王燚杰的转变过程让我感到,“心病”还得“心药”治,药不对症就可能白费功夫。如今的新兵以“00后”为主,他们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独特,要想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除了关心关爱,更要讲究方式方法。
体察入微才能事半功倍。一名合格的带兵人,要解决问题就必须在寻根溯源上多花功夫、多下力气。只有善于知心、秉持诚心、永葆爱心,从战士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入手,抽丝剥茧找准战士“心结”,就能找到突破口。
把问题找准、根源挖透,“心结”才能迎刃而解,战士才会打消疑虑、放下包袱,慢慢敞开心扉。带兵人只有打开战士的心门、赢得战士的信任,才能帮助其提振信心、突破自我,引导他们心无旁骛地投入火热的练兵备战实践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