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让荣誉墙上的英雄故事“活”了起来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李云 周俊谊 郑博文 发布:2021-10-26 06:35:38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南部战区陆军“新老英模共话英雄精神”交流分享课新闻观察

■鲁伦 熊昕 郭海林 解放军报记者 段江山

交流分享课现场,“排雷英雄战士”、南部战区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四级军士长杜富国(右二)向“滚雷英雄”安忠文(左二)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郭海林摄

沉浸体验

“拓展课堂的外延和纵深,全面调动官兵的视觉、听觉和思维”

“我是华夏的后代、炎黄的子孙,‘硬骨头六连’的一兵,我们将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我们16个人要像16把尖刀直插敌阵……”

这是一次前线作战中,小尖山战斗突击队队长、时任“硬骨头六连”一排排长林祖武的战前动员讲话录音。林祖武特有的方言口音很清晰,磁带老化带来的杂音也极富年代感。这些都掩盖不了录音中传递出的勇于战斗、敢于胜利的坚定信念。

这段近40年前的原声录音,在南部战区陆军组织开展的“穿越时空的对话·新老英模共话英雄精神”交流分享课现场播放,所有人瞬间被拉回到那场壮烈的战斗中。

“那次战斗中,突击队以5人牺牲、11名战友负伤的代价,用血肉之躯打开了通向小尖山的胜利之路。林祖武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坚持战斗,直到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作为那场战斗的见证者,“硬骨头六连”第27任指导员齐有为的讲述透露了更多的历史细节。同时,小尖山“十六勇士”生前最后的合影、当年作战影像记录等珍贵史料在大荧幕上缓缓切换。

所有这些声光电元素,带给现场官兵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

“为了胜利一无所惜,这就是中国军人的血性本色。”观众席上,南部战区陆军“刺刀见红连”上士和文声听完林祖武的故事,情不自禁地握紧了拳头。他说:“当挂在墙上、写在书中的冰冷的战史记录,变得更加立体可感,我们不仅仅是铭记,而是走进了历史、走近了英雄,感受到更加强烈的震撼。”

这种触动人心的沉浸式体验,正是南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索,所要追求的效果。

“以往那种形式单一的教育模式感染力不足,必须想办法突破。”南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领导告诉记者,去年全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为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他们积极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开展互动式、情景式教育创新探索。

今年,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南部战区陆军以“穿越时空的对话”这一创新教育设想为牵引,聚力探索能带来沉浸式体验的立体课堂——

在展现抗美援朝精神的章节,主持人杨丽芳朗诵了《枪杆诗·接枪颂》,视频连线了抗美援朝老战士、“硬骨头六连”第19任政治指导员石守德,播放了相关纪录片和照片;

在展现“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的担当精神时,大荧幕上展示了杜富国的请战书,播放了他在雷场受伤时的真实画面,医院医护人员还讲述了杜富国负伤后自强不息的点点滴滴……

“实现沉浸式体验的关键,就是打破课堂的时空限制,通过对声光电等多种元素的综合运用,拓展课堂的外延和纵深,全面调动官兵的视觉、听觉和思维。”全程参与交流分享课筹划的高级工程师曾俊告诉记者。

交流互动

“从单向灌输到多维互动,在启发中引导官兵完成自我教育”

在交流分享课上,官兵们见证了“滚雷英雄”安忠文与“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之间深厚的友谊,也被他们身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所感染。

“我没有眼睛,但是还有手,富国连手都没了,他以后可怎么办啊?”最初,安忠文听说了杜富国受伤的消息,心急如焚。他赶到医院,紧紧握住杜富国的肘部,忍不住哭了。他很快调整好情绪,鼓励杜富国走出伤痛、勇敢生活,还分享了自己直面现实、战胜伤残的经历。

台上,两位英雄共同回忆起这段往事。台下,不少官兵鼻子一酸,红了眼眶。

这堂交流分享课上,英雄模范之间的交流互动无处不在——

“你们打得很顽强,我们上去是接防的,你的故事让我好像又听到了当年阵地上的炮火声。”作为同一场战役的亲历者见证者,当安忠文讲述完自己以身滚雷的战斗经历后,“硬骨头六连”第27任指导员齐有为热烈回应,并讲起当年另一段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

“倾心学习践行传播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团队”代表、下士狙击手白莎讲到,自己在比武场上不顾腰伤复发,靠打封闭针止痛,最终夺得陆军“狙击枪王”,安忠文忍不住竖起大拇指,感叹“你这个小姑娘了不起啊,我为你点赞”;

面对“硬骨头六连”第19任指导员石守德、第27任指导员齐有为,“硬骨头六连”现任连长赵松向前辈们介绍连队改革移防以来取得的最新建设成绩,齐有为则亲手将石守德老英雄的《战地笔记》赠送给赵松,并嘱咐年轻一代官兵传承和发扬好“硬骨头精神”……

英模以及英模单位代表之间的频繁互动,带给台下官兵强烈的现场感、亲切感。台上与台下的互动,则让官兵们进一步意识到英模的可敬可亲可学。

“大家还是叫我兄弟或者富国吧,这样亲切一些。因为我觉得我不是什么英雄,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在新老英模走进官兵环节,杜富国的开场白顿时让大家亲近了。

有战友问杜富国,他是怎么熬过刚负伤时那段“黑暗岁月”的。杜富国对伤痛轻描淡写,更多地聊起他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畅想。他乐观的笑容、真诚的话语,让战友们意识到,英雄已经战斗在“另一个战场”。

“狙击枪王”白莎与某旅通信专业女兵像姐妹一般亲切交流。

“柔肩也可挑重担,谁说女子不如男!”某旅通信专业四级军士长李晓茹受到白莎的鼓舞,立志要带出更多像白莎一样优秀的战士。她说:“战场不分男女,子弹不看性别,我们都要争当敢打敢拼的‘霸王花’。”

“时代楷模”王锐是全军最年轻的“双特”两栖装甲尖兵,战友们好奇:“一般考一个特级都很难,你是怎么考出两个特级的?”

“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铆着劲一步一步地学、一招一式地练……”王锐说,自己是功勋连队的战士,一想到连队荣誉墙上那些战功赫赫的英雄模范,就会充满斗志,充满力量。

“这堂课就是要让大家意识到,这些英模并不是遥不可及的,部队教育为我们每个人都注入了英雄精神和红色血脉,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英雄。”南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宣传处处长张首伟告诉记者,从探索之初,他们就紧紧围绕交流互动展开攻关,才使得这堂课如此生动活泼。他说:“从单向灌输到多维互动,在启发中引导官兵完成自我教育,这样的教育往往事半功倍。”

真情还原

“真实本身就是最震撼人心的力量,有效的教育不需要矫饰”

听说儿子就要上战场,英雄的母亲会做何反应?

不同于部分影视作品中的慷慨激昂,在抗美援朝老战士石守德的讲述中,当年他报名参军,反对最激烈的就是母亲。那时,石守德刚刚有了一个女儿。母亲担心孙女会失去父亲,也担心自己会失去儿子。

为了参军,石守德拉上父亲给母亲做工作,硬是把工作做通了。临行前,母亲眼含热泪对他说:“既然当兵了,就好好当兵,当好兵。”

母亲的转变及嘱托,使石守德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更加有迹可循,保家卫国的口号也就有了更为具体的落脚点。这些真实的细节不仅弥补了官兵们对那个时代、那场战争的认知空白,也使他们对英雄事迹、英雄精神更为信服。

“这些英雄故事真实还原了那个时代、还原了战争,更还原了人性本真。因此,才具有如此令人信服的力量。”南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领导介绍,在最初遴选交流分享课的内容时,他们就坚持真实性原则,无论教育模式如何创新、表现方式如何丰富多彩,真实感人、启发人心的故事内容才是基础中的基础。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单纯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的教育创新就是舍本逐末。

这堂交流分享课,不仅有英模最真实的讲述,还有请战书、火线入党申请书、家信等珍贵实物展示,使英模对话的内容具有感人至深的真实性。

“没有美化,没有拔高,没有豪言壮语,真实本身就是最震撼人心的力量,有效的教育不需要矫饰。”“白刃格斗英雄连”连长孙兆辉告诉记者,“这些真实的英雄故事、真实的革命文物都是宝贵的‘精神富矿’,是我们对标看齐、汲取动力、奋发进取的不尽源泉。”

一堂“穿越时空的对话”交流分享课虽然短暂,但其积累的探索经验,以及在更多单位推广后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受到这堂交流分享课的启发,如何打破教育课堂的时空边界,成为政治教员们共同的创新方向之一,更多类似的教育活动相继展开——

在湘江战役旧址,南部战区陆军组织61名大校军官寻访当年红军突围的足迹、阻敌的堑壕,在“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悲壮牺牲中汲取奋进力量;

在滔滔的大渡河畔,某红军旅“大渡河连”派出官兵代表,远赴贵州安顺场,开展“千里寻根·走进大渡河战役遗址”活动,在与“十七勇士”后人的交流对话中,强化“理想信念大于天”的革命精神;

某合成旅通过“红色直播”在线参观红色历史纪念场馆,举办“晒晒我们的传家宝”活动,深挖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从鲜活历史中感悟信仰伟力……

“如何通过不断创新为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是我们始终不渝的追求。打破教育课堂的时空边界只是开始,还有更多思维上、模式上的条条框框亟待突破。”南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领导告诉记者,“创新没有尽头,我们的探索永远不会止步。”

1 2 3

责任编辑:张硕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