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哨楼上远眺国界线,探寻戍边战士的“初心”
■中国军网记者 丁杨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6月28日清晨,北京公交10路车上满载着一群赶赴工作地的年轻人,用一首《我和我的祖国》迎接新一天的开始;7月1日清晨,新疆塔城军分区塔斯提边防连起床号响起,广播中同样播放着《我和我的祖国》,唤醒戍边战士开启新一天的执勤、训练与连队生活。
在建党98周年之际,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理论服务走基层”活动,宣讲组跨越三千三百多公里,从首都北京辗转乌鲁木齐再到塔城,与这首“网红歌曲”一道,将祖国心脏与西北边陲无缝连接。
宣讲组成员、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古琳晖教授来到闻名全军的塔斯提连小白杨哨所,为边防一线的战友们讲授党课。党课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新时代戍边人,如何才能坚守自己的“初心”、如何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大家都在认真地思忖着……
仰望前辈,这是我们在传承的……

小白杨哨所原前哨班宿舍内排列整齐的搪瓷缸。中国军网记者 丁杨 摄
小白杨哨所的排房至今仍保留着原前哨班在这里执勤居住时的原貌——整洁的白床单、棱角分明的军被、排列整齐的搪瓷缸……塔斯提,蒙语意为“石头堆”,因自然环境恶劣,这里曾经寸草不生。1982年春,塔斯提边防连前哨班锡伯族战士程富胜回乡探亲,母亲得知哨所环境十分荒凉,便送给他十棵小白杨树苗,叮嘱他栽在哨所旁。哨所官兵每天用节省下来的生活用水悉心浇灌,最终仅成活了一棵。三十多年傲霜斗雪,这棵小白杨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傲然挺立边关,见证着一代代官兵用青春、热血和生命戍守在祖国的边防一线。

新哨楼前的小白杨。中国军网记者 丁杨 摄
现在,哨所的白杨树其实已不只这一棵了。连队后山的新哨楼前,一棵小白杨正在茁壮成长。指导员路亚杰说,新哨楼的小白杨今年四岁了,由于新哨楼地势较高引水不便,战士们每天早上上哨前都会端一盆水来浇灌它。而这棵小树苗也光荣继承了“扎根边防、蓬勃向上”的小白杨精神,成功战胜风大缺水的自然环境,成为边防战士们亲密无言的新战友。
巴尔鲁克山脚下山花烂漫,小白杨哨所游人如织。这个见证了祖国日益强盛的英雄哨所,已经成为西北边防靓丽的红色旅游胜景。多年以后的某个清晨,会不会又是一群十八九岁的少年,习惯性地在上哨前端起两盆水,去浇灌属于他们那一代的小白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