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日历,又到六月。孩子们刚过完“六一”,边关那些当父亲的军人迎来了初夏的明媚骄阳。
人生道路上,父亲,就是那个兼有伟岸与温情的人,那个山一样高、海一样博大的人。只是,每一个“迷彩色”的童年,都可能面临一次次难以割舍的离别,一次次难以兑现的陪伴。
在军娃的眼中,爸爸来了,又走了,总是聚少离多——这是爸爸爱的方式。父爱,总是深沉内敛、饱满细腻,却缄口不言。对于军人父亲而言,这份爱是熔铸着忠诚与奉献的情感,也是深藏在坚守背后的亲情。
在这个像父爱一样温暖的季节,即使再忙,也别忘记给远方的父亲发个短信、打个电话,道声平安、说句知心话。作为儿女,这是我们对于父爱的感恩,是一种孝道,更是我们对父亲朴实无华爱的回报。
今天,让我们走进高原边防军人家庭,用心倾听军娃对军爸的深情表白。
请关注《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爱你,更想成为你
——探寻边关军娃的内心世界
■曹文勇
西藏军娃王悦诚心心念念的节日“礼物”,迟迟没有来。
“我要爸爸。”这是7岁的王悦诚在这个“六一”,最期待的“礼物”。
几天前,远在西藏高原守防的父亲王林鼻梁一酸,在视频通话中满口答应了儿子的请求。可是,他又食言了。
“爸爸是个大骗子!”小悦诚拉着妈妈的手,边走边用脚踢着路上的树叶,表达对爸爸的不满……
“悦诚考试成绩又进步了,放心吧……”在一次视频电话中,妻子邹燕的笑容与理解,让正在海拔4700多米执行任务的王林内心更加自责。他注意到,妻子身边的儿子一直耷拉着脸,不愿和他说话。
孩子长高了,其实他还没有长大。
“不管爸爸在哪里,爸爸的心永远陪着你。”六月,雪山脚下,杜鹃花开得正艳。巡逻归来途中,王林采了一朵杜鹃花,夹进笔记本里。他说,等休假时就把标本带给儿子,希望他也能看到自己驻守的高原,此刻多么美。
有一种父爱,如氧气般珍贵
别样的童年,渴望得到更多的爱
所有孩子的成长路上,都渴望被关注。
前不久,军娃李星玙即将升入初中,学校组织了一场特别的仪式。仪式中,每名同学都将收到父母的一封信,并在父母的共同见证下,跨入成长的崭新阶段。
对于军娃李星玙来说,这却是个令她伤心的日子——“妈妈生病了没有来校,爸爸还在遥远的高原。”
那天,李星玙独自坐在角落里。她看着同学们拆开信封、与父母一起阅读信笺,而自己却是孤零零一人,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小星玙并不知道,仪式中,学校专门为她准备了一个特殊环节。班主任邓文君的手机上,收到一条短信:“孩子,希望你做个勇敢的军娃……爸爸不在身边,你要学会独立自强。”
那是李星玙的父亲李勇,从高原发给女儿的一段心里话。此时此刻,小星玙的眼圈红了,她赶忙对身边同学说:“快看,我爸爸给我写信了……”
望着小星玙激动的样子,邓文君心中五味杂陈。在她所带的班级中,小星玙的故事并非个例——32名同学中,有13名西藏军娃。作为内地接收西藏军区军人子女最多的学校,成都七中八一学校的西藏军娃几乎遍布各个班级。
与这些军娃朝夕相伴,邓文君对他们关爱有加。在与孩子们的交流中,她能时常感受到这些孩子对父爱的强烈渴求。
她笑着说:“或许对于多数孩子来说,父爱从来都是‘如空气一般’的存在——身在其中,却不知其味。于边防军娃而言,军人爸爸远在高原卫国戍边,他们的陪伴则更像‘高原的氧气’一般,稀少而珍贵。”
新学期,邓文君所带班里评选出“20个‘班级小达人’”——一向热心肠的军娃唐龙鑫,众望所归地被推举为全班“最乐于助人的同学”。然而就在评选之后不久的一天中午,平日里爱管同学“闲事”的唐龙鑫,却拒绝帮助一名丢失饭卡的同学。同学们对此不理解,甚至还与他发生了争执。
“爸爸很久才回家一次,这次他又去西藏了,饭卡里有爸爸给我的生活费。”向老师倾诉后,唐龙鑫哭成了泪人。
与孩子们相处近3年的邓文君这才知道,小龙鑫所理解的父爱,就凝结在这张小小的饭卡里——他不愿帮助别人,是因为他不想与人分享这份爱。
3年的陪伴,13名军娃成长的艰辛,邓文君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邓老师的记忆里,像星玙、龙鑫这样的孩子,她还接触过许多。
前不久的一次家长会,军娃罗蜜儿高兴得像个小孩子:“老师,今天我爸爸来参加家长会啦!你看,就在那儿喽。”罗蜜儿平时特别害羞,看她如此雀跃,邓文君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还有一次,被爷爷奶奶带大的军娃小真,被一篇《我和爸妈一起春游》的家庭作文难住了。
小真说,有爸爸妈妈的日子,总是吹着寒风的冬天……他记得,春天时与父母视频,看到的却是皑皑的雪山。后来,小真倾注真情写下的《雪山下的春游》成了全班最动人的作文。
那天,军娃小鹏说,“屏幕爸爸”虽说能经常“见”到,就是拉不上他的手,享受不到他用刺人的胡茬亲我时的那份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