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我知道,致敬别迭里边防的年轻战友们!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张强 向晓东 尚高松责任编辑:张硕
2019-05-27 02:34

青春,因为距离而不同。

从繁华的“北上广”到遥远的西陲边关,跨越几千公里的距离,不同的年轻人,演绎着不同的青春故事。

你选择在哪里奋斗,你的青春就会在哪里扎根。有人认为在竞技场追逐奖牌是自己的使命,也有人觉得安安静静做好学问是青春的担当,还有人选择了与寂寞为伴、与大山为伍。在人生的青春阶段,每个人都努力把自己推向一个与众不同的轨道,让自己的青春成长色彩斑斓……只是,藏在大山深处的故事,鲜为人知。

当你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选择了一种我们并不熟悉的生活方式,也就是选择了“另一种青春”。而这样的青春,属于边防军人。雪域边关,伴随这群年轻官兵的,是日复一日的训练和顶风斗雪的巡逻。张扬、个性,这些大都市青春故事里通用的词语,在他们的日常生活里极少出现,责任、担当是他们故事中的主题词、关键词。

这里的雪山很多没有名字,但无名的它们一起构成了这里雄伟的地貌。雪山脚下的这群年轻边防军人也是一样,我们不可能记录下所有人的名字和故事,但是我们确实知道,这些平凡的年轻官兵,他们肩并肩戍守在祖国边防线上,构成了一道安全可靠的边疆屏障。

让我们一起记住这山这人,这“军”字头的爱国奋斗青春,一起走近别迭里边防连。

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谁的青春不曾迷茫?仰望别迭里好汉墙上的“英雄星”,排长刘岳琦再一次坚定了戍边信念。吕辰光摄

别迭里:我的青春我知道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张强 通讯员 向晓东 尚高松

别迭里,一个不被常人所知道的地方。

别迭里,一个地图上毫不起眼的“小黑点”。

当青春走进这样一个“小黑点”的时候,青春的滋味,就只有驻守在别迭里的官兵自己知道。

北京有北京的繁华,边关有边关的美丽

上等兵马金龙,新疆军区某边防团别迭里边防连一名“00后”战士,他的家乡在宁夏银武。中尉排长刘岳琦,他的家在北京市西城区。

雪花在狂风里肆意飞舞。

站在海拔4200多米的别迭里山口,马金龙一脸好奇地问:“排长,你去过天安门吗?”

“站在我家的阳台上,就能清晰地看见天安门。”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刘岳琦极目远眺。

刘岳琦在18岁前,从来没有离开过北京。首都北京的一草一木对他来讲太熟悉,是他的“全世界”。离开了北京,他才知道祖国原来这么大!

“现在,走在巡逻路上和走在北京的街头,我的心情是一样的。头顶着同一片蓝天,脚下的土地是祖国。”刘岳琦笑着说。

自从刘岳琦到了别迭里边防连,他的母亲时常在地图上寻找儿子驻守的地方。别迭里这个“点”实在是太小了,距离北京实在是太远了。

想家的时候,刘岳琦经常用手机上的地图软件,计算着连队与家的距离,好像他反复的计算,可以让3700多公里的回家路,变得更“近”。

今年春节,刘岳琦的弟弟过生日。全家人相聚在北京某酒店包间庆祝,母亲向刘岳琦拨通了视频电话。

“儿子,你受苦了,最近过得好吗?”视频中,刘岳琦所处的雪域高原,相较于家人所处的酒店,实在让人生怜,母亲心疼地落泪。

那夜,刘岳琦失眠了……

对于生活、工作在别迭里,刘岳琦昔日的同学,也有过不同的评价。

有同学说他傻,外面的世界五彩斑斓,多浪漫、多自在。

也有同学说他神圣,手握钢枪,傲立风雪,守卫祖国边防线。

其实,在刘岳琦心中他早就有了自己的答案。

那天,当他第一次爬上海拔4200多米的3号界碑向东望去时,答案就清晰明朗地浮现心头。

“北京有北京的繁华,边关有边关的美丽。我会在别迭里坚守,这里的青春对我来说更有分量;虽然环境艰苦,却更具吸引力。”刘岳琦的语气坚定而从容。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