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弹药打了这么多年交道,看着弹药安安全全,再苦再累我也心满意足。”在渤海深处,远离大陆的岛上有这样一位老兵,他扎根艰苦岛屿,甘于寂寞,默默耕耘,每年有300多天与弹药为伴,保证了弹药管理无差错,弹壳回收无遗漏。
干一行钻一行
万永广是北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海防连班长,2007年入伍,2012年因为工作的需要由炮兵专业转任弹药保管员。老万所在的连队常年驻守一座“无淡水、无耕地、无居民、无航班”的“四无”小岛。老万自从2012年担任弹药保管员以来,就一直在这个岗位上默默耕耘。
“堆垛要轻拿轻放,小心台阶……”笔者见到万永广时,他正在组织弹药倒垛。
老万刚当上弹药保管员没多久,业务还很不熟练,很多规定制度和性能参数还不掌握,就赶上了上级的检查。
“难道就这样放弃?绝不!”仅仅高中毕业的老万下定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
此后,他每天提前一小时起床,背数据、记参数;中午不休息,学理论、画构造;晚上加班加点,组元器件、拆模型。凭着这股韧劲,半个月,他就拿下《军械仓库训练教材》这本专业书籍。
那年,上级领导看到弹药库管理得井然有序,随机抽取几个弹种提问,老万凭借过硬的业务技能,迅即答出入库批次、技术参数、储存条件;并在无光情况下,快速辨别不同型号,堆放位置。一口清、一摸准,得到了在场各级领导的认可。
危险面前敢担当
老万几乎天天和弹药打交道,是弹药的大管家,平时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定期检查弹药的数质量情况,在外人看来是工作清闲,难得的不用训练的好机会。直到一次险情的出现,让周围战友都改变了这个不成熟的想法。
去年夏天,在保障连队火炮实弹射击时,战士们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弹药搬运。突然“咚”的一声,一箱“炮弹”一不小心从战士手中滑了下来。周围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齐刷刷地定在了那里,注视着跌落在地的弹药箱。
“所有人员马上撤到40米外,让我来处理。”老万机警地喊道。人员迅速撤离后,只见老万屈身爬至“炮弹”跟前,拿出检测器材,逐个检查元器件、引信、弹丸、药筒……动作小心翼翼又行云流水。不一会儿,就对着大家打出了“OK”的手势。在周围不远处注视着老万的战友们都替他捏了一把汗,也在心中为老万的担当竖起了大拇指。
心思扑在工作上
弹药库里每年的6至8月份就会潮气逼人,石缝里渗出的积水都会汇集起来,因此每到这时候老万就需要到坑道中清除积水,他经常在这积水中一站一上午。
“每次清理积水就感觉到湿气往关节钻,疼痛难忍,非常难受。”坑道里面不仅潮,而且到了夏天外面酷暑难耐,里面还是寒意阵阵,进去一趟需要裹得严严实实。巨大的温差和高湿的环境诱发的关节炎症也成了万永广认真工作的有力见证。
几年前的一个年底,老万的爱人田志娟从千里之外的河南老家赶来探亲,正值冬季风大浪高,困在岸边近一个周。好不容易等到天气转好,跟着运送给养的船上了岛,自己却又在家属楼等了一天迟迟见不到老万的身影。后来军嫂田志娟才从周围战友那里得知,原来是上级组织连队年底射击考核,老万作为弹药保管员又要负责检查弹药质量,还得负责弹药发放,最后还要清点弹壳数量,实在是脱不开身。等晚上见到灰头土脸的老万时,军嫂田志娟是又生气又爱惜。
军旅人生不只有激情和热血,还有寂寞和坚守。在采访结束尾声时,老万告诉笔者:“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战士,身处深海孤岛,弹药保管员的岗位平凡又寂寞,但我仍然甘愿做一枚寂寞的小弹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