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年以来,第83集团军某旅积极组织官兵学习财务知识,健全完善经费开支制度,严格审批报销程序,确保基层把账上资金用足用好。官兵们表示,以前使用经费时往往自缚手脚、不敢花销,如今我们更关注的是如何依法把经费用足用好,让经费花出效益。请关注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的报道——

连队把基层经费开支相关内容列入周工作计划。贾方文摄
第83集团军某旅健全完善经费开支制度严格经费管理——
依法理财,让基层经费花出效益
■贾若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康克
窗外数九寒冬,室内暖意融融。
准备一份春节会餐食谱,购买一批文体活动器材,为士官公寓添置生活用品……2月12日,第83集团军某旅合成二营教导员列出一张表,上面写着需要购置的过节用品,“以前使用经费时往往自缚手脚、不敢花销,如今我们更关注的是如何依法把经费用足用好,让经费花出效益。”
新年以来,该旅积极组织官兵学习财务知识,健全完善经费开支制度,严格审批报销程序,确保基层把账上资金用足用好。
有钱为何事难办
每次周五全旅工作交班会,军需营房科助理员熊高勇的心情就格外复杂,因为交班会的第一项议程就是分队上报矛盾问题。“水龙头损坏3个、门锁损坏1个……”每次开完会,熊高勇作为对口负责的机关干部,都要认领一堆诸如此类的问题回去解决。
机关服务基层理所应当,可改革调整后,机关框架小了,基层编制单位却多了,加之营区部署更加分散,熊高勇常常因为工作“效率不高”被基层官兵埋怨。
“基层既有经费又有人员,上报的很多矛盾问题完全可以自己解决。”心力交瘁的熊高勇忍不住抱怨:就拿简单的修水龙头、换灯泡来说,基层有专门的维修公杂费,营连只要按规定开支,再安排营队的“三小工”维修更换,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话虽如此,可基层对“花钱”的事似乎并不感兴趣。宣传科科长王震介绍说,有的单位文体器材缺失损坏,无法满足官兵日常活动需要,本可以利用俱乐部活动经费正常开支添置,但他们却宁愿上报机关,等着全旅统一配发。
一方面事无巨细都上报,一方面账上资金却花不出去。年终盘点时,财务科的一组数据让人颇感意外:2017年,全旅各建制营年度公杂费实际开支占标准数的44%,给养器材费实际开支占标准数的48%,俱乐部活动费实际开支占标准数的52%……可以说,基层能“自己拍板”花的钱用了不到半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