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英雄事 照亮前行路
广州军区某通信团邀请两位战士家长讲述战斗传奇——
“某高地防御战斗中,我和战友死守阵地10个昼夜,打退敌人反扑13次!”9月23日,广州军区某通信团“我和我的英雄父亲”访谈活动中,两位英雄父亲现场讲述的战斗故事,让台下官兵听得热血沸腾。
“以父辈的战斗故事为切入点,引导官兵品读英雄形象、感悟军人样子,让大讨论更加贴近官兵、触动心灵。”该团政委谭海生介绍说,年初以来,团里结合“新一代革命军人样子”大讨论,深入开展“讲述英雄故事,争做英雄传人”活动,教育引导官兵对照传统找差距、对照英模校样子,进一步激发官兵投身强军实践的行动自觉。
大荧幕上,一份泛黄的立功喜报,显得极为耀眼。这份鲜血凝成的荣誉,让上士丁剑的父亲丁忠辉至今难以忘怀:
那年,入伍才40多天的丁忠辉就和战友坐上了开往前线的军列。在火车上练习射击瞄准,在阵地上火线入党……说起当年的故事,丁忠辉一竖大拇指:“刚下连队,由于实弹射击成绩优异,还是新兵的我就被任命为重机枪副射手。”
攻占某高地战斗中,丁忠辉所在排担任先锋,历经10多个小时的鏖战,战友们终于攻占主峰侧翼的一座山头。此时,全排仅剩下5名官兵。
英雄血性,总在生死抉择的关口激烈迸发。当年的炮火,见证了一封无言的“入党申请书”。
“党员站前排!”战斗间隙,排长邓明盛清点实力组织敢死队。“我也是党员!”列兵丁忠辉迈步向前,临时党支部火线批准。
说起立功经过,丁忠辉侧了侧身子,露出右脑门上的一块伤疤。战斗期间,他接过班长手中的重机枪,成为阵地的主要火力点。敌人疯狂反扑,丁忠辉操起机枪,不时打出精准的点射。突然,一枚火箭弹从天而降,直插丁忠辉所在战位,弹片猛地击中他头部……战斗结束后,丁忠辉和战友们被光荣授予“高巴岭上五勇士”英模称号。
访谈现场,听父亲讲完战斗故事后,丁剑动情地说:“每次听父亲讲战斗故事,我都感到热血沸腾。我们只有练就过硬的本领,才能像父辈那样走上战场打胜仗。”
不久前,丁剑被推荐参加某重要方向通信保障行动,他带领台站骨干连续10余天昼夜无休值守机房,受到军区通报表彰。崭新的三等功奖章挂在胸前,丁剑兴高采烈地拨通电话:“爸,我立功啦!”
“不恋闹市钻山沟,守着清贫谈富有。抛洒青春不吝啬,豪饮孤独当美酒……”团政工网上,二级军士长易华清用一段歌词为丁忠辉父子点赞。
时光流转,抗洪大堤上,另一位英雄父亲的故事,也成为官兵心中“好样子”的生动注解。
’98抗洪期间,列兵冯敏的父亲冯贤辉担任空军某部场务连连长。驻地洪灾肆虐,人民危难之际,官兵们纷纷请战。考虑到连队保障任务繁重,上级命令连队暂时出动三分之二的兵力,组成抢险队开赴抗洪前线。
回忆当时的场景,冯贤辉动情地说,“连队只好采取紧急集合的办法,谁先到谁就去。许多没能参加抢险队的战友连夜写血书请战。”
“那段时间,部队吃住在大堤上,有时半夜醒来,发现身体已经浸泡在水里。”再次聆听父亲谈及往事,冯敏感动之余,心里更平添了一份坚定。
入伍前,冯敏多次荣获国内外古筝赛事专业组金奖,举办多场个人独奏音乐会。然而,受父亲英雄事迹的感召和激励,她毅然选择入伍从军。她说:“穿上这身绿军装,更加懂得爸爸的故事背后,有着怎样的军人血性。现在,我们两代接力从军,也要两代同创辉煌。”
英雄故事娓娓道来,源自身边的“参照系”,成为激励官兵以实际行动树立好样子的内在动力。随后开展的大讨论上,全团官兵对照“四有”要求,画出了心目中的“好样子”。
学有标准,干有榜样。前不久,该团遂行某重大演习通信保障任务,数百名官兵主动请战,累计巡护线路8万余公里,先后涌现出7个“红旗台站”和27名光荣的“南疆通信兵”。
(《解放军报》2015年10月12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