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军区某工程装备修理所开展实战化维修保障
车间高手成为战场抢修能手
本报讯 赵之叶、特约记者严玉葆报道:7月中旬的一天,寂静的辽西某地,突然间机声轰鸣,一台做过“发动机手术”的大型高速装载机,从野战修理所里恢复“健康”,重新开始装载作业。沈阳军区某工程装备修理所野战抢修破解了装备大修保障难题。
发动机修理,属装备大修范畴,通常在车间实施。但是战场上,如果遭敌打击“受伤”,就不修了吗?在野战维修现场,该所所长周金东说,补上野战化维修“短板”,提高实战化保障能力,是他们的努力方向。记者了解到,他们是一个只有几十名官兵的修理所,官兵修理技能过硬,年大修工程装备近百台。可是,在今年年初的一次演练中,他们却掉过“链子”:装备突遭“敌”袭,因课目设置在深夜,照明器材低温下供电不足,重要部件抢修“失败”。
该所领导进一步清醒地认识到,必须把车间里的维修高手,变成战场上的抢修能手。确立野战化抢修攻关方向后,他们把破解装备大修重要部件维修难题作为突破口,大胆地进行实践探索:主动放弃现代化车间不用,把官兵拉到蚊虫肆虐、水电供应困难的野外演兵场,利用自行研制的“工程装备野战抢修箱组”开设野战修理所。一连10余天,他们吃住在野外,在不依托滑吊、高温清洗等车间设备的条件下,对6台大型工程装备的主要部件进行修理,破解了野战化维修保障重要部件性能恢复、重要设备运用、野战修理所开设等系列难题。据该所工程师姚汝强介绍,经过半年的前期准备和这次野外抢修实践,他们能够利用开设的野战修理所对5种大型工程装备实施大中修,基本具备了全天候、全地形的抢修能力,实现了基地化保障向野战化、实战化保障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