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军区某防空团按纲对重难点课目逐节点逐战位进行精细化规范
不同等级保障对应不同难度训练
本报讯 记者陈典宏、通讯员王钰报道:6月5日夜,桂西某训练场,广州军区某防空团中士刘晓光利用弱光驾驶某新型自行火炮,先后在“S”形路、弹坑路等多种复杂路况中,果断处置“敌”情。这个晚上,刘晓光和战友们顺利通过上级考评,没有险情发生。团长陈铁根对记者说,这是他们对重难点课目训练全程实施精细化保障,实现训练与安全双赢带来的可喜变化。
今年以来,该团实装、实弹、实投等实战化课目训练量比以往增加四成,安全压力陡增。为此,他们结合作战任务需求,把总结出的50多个重难点训练课目分步细化,按照大纲要求逐个课目、逐个节点、逐个战位对训练内容进行梳理规范,并对不同课目在不同时节、不同环境下的训练进行风险评估,形成了一套“精细化训练安全保障机制”,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落实到人的精细化保障模式。过去组织某新型自行火炮弱光条件下驾驶训练,参训官兵全凭经验来规避风险。如今该团对这一课目依据“危险指数”等级来细化安全保障内容:一般等级为黄色,须做好个人防护等;最高等级为红色,则有医疗救护、安全监督等措施“保驾”。
预防安全的措施看得见、用得上,训练的战斗力标准就能立起来、落下去。刘晓光说,今年以来,他所在连队夜间整体机动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险难课目训练成绩优秀率比以往高出5个百分点。
《解放军报》(2014年6月20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