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多了65个“儿子”,多了部队官兵的爱,这段日子笑容从没在妈妈脸上消失过
2月24日 星期一 多云
生病以后,最让妈妈开心的是,她又多了65个“儿子”。
今天,了解到我家的情况后,部队领导特别关照我,连夜带我坐飞机回厦门,让我好好照顾妈妈。
到了病房,部队领导给妈妈送上了2万元皇甫爱心基金和2.4万元捐款。更让我没想到的是,他们又拿出一沓信递到妈妈手上,还说,这是小廖营里的官兵给你写的信,他们现在都是你的“儿子”了。
接过这一沓信,妈妈惊讶地“哇”了一声,然后就迫不及待地拆开一封,让我读给她听。妈妈边听边笑得合不拢嘴,特别是听到大家都亲切地叫她“廖妈妈”时,她激动地不停念叨:“这些孩子们真是太好了。”
这以后,妈妈一有空就把信拿出来仔细地读。每次看信,她总要小心翼翼地抽出信纸,然后用手指一个字一个字地点着看,看完以后,她总会问问我写信的战友长什么样子,有什么爱好,平时爱吃什么……直到她问够了,才仔仔细细地把信纸叠好、压平,放回信封里。
由于她睡眠不好,没有精力一下子把信看完,她就在每封信背后,认真地做上记号,生怕漏掉一封,漏过一个“儿子”。
正因为多了65个“儿子”,多了部队官兵的爱,这段日子,笑容从没在妈妈脸上消失过。
妈妈,您放心,别人的帮助儿子都会记在心里,我今后一定会努力回报他们
3月13日 星期四 阴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没想到,小时候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画面,真实发生在了我自己的身上。
妈妈的事迹在厦门各大媒体上宣传报道后,四面八方的人都去养老院看她,有时候把房间都挤满了。
这几天,妈妈打电话告诉我,我的战友苏聪的妈妈又去看她了。我知道,这已经是苏妈妈第3次来看妈妈了,因为每次苏妈妈来,妈妈都会兴奋地像个孩子,在电话里笑个不停、讲个不停。
像苏妈妈一样,关心帮助妈妈的人还有很多。我记得厦门晚报报道妈妈事迹的那天,有一位叫朱梦娜的阿姨就冒雨到养老院陪妈妈聊天,还和妈妈结为姐妹。前不久妈妈再次住院的时候,她又主动跑来替我分担,帮我照顾妈妈。
还有一个说不上名字的出租车师傅,经常借着下班的空当,去养老院看妈妈。那时候,妈妈经常要到医院化验、复诊。这位师傅每次来总抓着我手不断叮嘱,如果要用车,一定要联系他。
另外,还有一些没露面的好心人,通过汇款、寄信等方式,给妈妈送温暖、献爱心。比如一位叫张健英的大哥,2个月内2次给妈妈汇来1500元爱心款。还有2名外地来的好心人,在养老院来不及见妈妈一面,就把500元爱心款放在前台……
类似的温暖太多太多,这样的好心人太多太多,妈妈细心地把每一笔爱心款都记在本子上。我在家的时候,她就拿着本子,手指一个一个点着名字对我说:“儿子,这些都是我们的恩人。我们人穷但要懂感恩,你一定要好好在部队工作,今后好报答他们!”
妈妈,您放心,这些恩情儿子都会记在心里,我今后一定会努力回报他们。
(日记中小标题均为编辑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