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中国陆军>>正文

合成营训练:空中铁骑也得懂“地面兵法”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孙兴维 张应翔 王传峰责任编辑:毛志文2014-05-12 08:39

集火攻击

视角之三

仗怎么打,兵怎么“合”

新疆军区某师优化合成营编组提升作战效能的一段经历

■本报记者 孙兴维 特约记者 毛德海 通讯员 陈金财

风雪昆仑,炮声渐稀。兰州军区合成营作战能力评估揭晓:由新疆军区某师抽组的合成营,名列7家抽考单位之首。

指挥车内,营长李国锋听闻喜讯,长长舒了一口气。由步兵营到合成营,如何“合”出体系效能?数百个日日夜夜,雪山见证了他们的步履艰辛。

李营长清楚地记得,上级赋予他们合成营训练任务之初,师里按照“兵种配属、要素齐全”的思路编组“合成营”。一时间,合成营如同长出了“三头六臂”,在对抗中势不可挡。然而好景不长,一次攻坚战斗中,以步兵为主的编组阵容因火力散、行动慢,战损率惊人;一场戈壁沙漠中的机动演练,按照惯例编入的舟桥分队、火炮分队等仗打完了还没派上用场,反而因行动迟缓成了包袱……

合成营编组,要素是否“多多益善”?演练复盘,官兵们一致认为:不能因地、因时、因“敌”编配力量,就无法打出体系效能。

对照“精兵制胜”的要求,战时需要什么就编什么,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编。随着理念的更新,该师在合成营建设中打出一套“组合拳”:

——按照“任务类型”设计合成营编组。打破自上而下、“条块”分割的树状编配模式,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切实与任务需求匹配对接。今年,师里3次推翻与实战要求不符的合成营演练方案,砍去3成与任务无关的配属兵力。

——指挥员轮流担纲。在机动、打击、协同、保障等时节,轮流让不同要素的营连指挥员担纲指挥。复盘演练,互学互评兵力编配、运用的得失,诸如身合心不合、配属当配角等问题得以纠正。

——加强“能力编组”研练。基于“任务定样式、样式定能力、能力定编组”的精兵合成思路,在随机设不同任务、定不同战情等时机下,做到打一仗精确一次兵力、评定一次效果。

昆仑演兵,今朝不同。师领导感慨道:以前一组织合成营训练,只看配属兵种全不全、要素多不多,如今精确使用兵力,战斗力成本进入指挥决策,推动合成营重构力量类型规模向聚合效能转变。

戈壁山地与“敌”不期遭遇,工兵配属多了一倍,要点构工很快完成;对“敌”实施强攻,以火力单元为主编组,作战效能事半功倍……李营长介绍说,与同一蓝军多次交锋,虽然编配兵种和兵力比过去减少了三分之一,毁伤效果和作战效能却大幅提升。合成营编组灵活多变,指挥员仗越打越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