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中国陆军>>沈阳军区>>正文

一个哨长两个“兵” 一家三口守边防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徐 勇、特约记者 李祥辉 孙 健责任编辑:姚旭东2014-01-29 15:43

(原题:除夕夜,夫妻哨为祖国守岁)

张秋实夫妇在观察边境情况。王兴龙
 

解放军报长春1月27日电 1月21日,迎着新春的脚步,记者翻山越岭再次来到吉林省军区某边防巡逻艇大队调压井哨所。

在吉林中,面积不足一百平方米的调压井哨所显得格外孤单。前面是鸭绿江,侧面是悬崖峭壁,哨所里住着张秋实、顾丽美夫妇及女儿张蓝予。这个哨所是吉林千里边防线上唯一的一个夫妻哨。

看到欢蹦乱跳的张蓝予,去年除夕夜的一幕又浮现在记者眼前:

2013年2月9日是大年三十,记者来哨所采访时,张秋实和顾丽美夫妻俩正在包饺子,小蓝予在一旁舞动着火红的中国结。

“电厂执勤点电话线路有点问题,急需抢修!”热气腾腾的饺子刚出锅,连长突然打来了电话。张秋实立刻背上工具,推门踏雪而去。

说是哨长,可张秋实手底下就俩“兵”,一个是顾丽美,一个是年幼的女儿。每天除了看守调压井外,张秋实还要观察界江和边境情况,并负责一段通信线路的检查维护。

“这辈子没当上兵,嫁给军人也算弥补了一个遗憾!”张秋实走后,吉林财经大学毕业的顾丽美与记者聊起了他们夫妻俩的故事。登记结婚那天,上午领完证,中午张秋实就接到任务赶回了连队,她只得独自一人坐车回长春。

女儿4个月时,大队因工作需要决定在调压井设立哨所。但因这里太偏僻,不少人都望而却步。

为了一家三口能在一起,顾丽美辞掉在外企的工作,抱着女儿与丈夫一同上山。第一次在哨所过春节时,面和饺子馅都弄好了,却发现没有擀面杖。张秋实到外边转了一圈,砍回一根木棍,现做了一根擀面杖。

“做擀面杖容易,吃水就难了。”顾丽美说,当时哨所用水要到4公里外的地方挑。一次,张秋实外出巡线,中午做饭缸里没有水。

顾丽美拿起扁担去挑水,一个不留神,连人带桶摔在台阶上。说起当时的情景,顾丽美的眼泪又涌了出来。

“常年在这里,确实很辛苦!”面对记者的感慨,顾丽美说:“部队想得很周到,这屋里的电饭锅、热水器、电冰箱,还有孩子的玩具,都是上级机关送来的。现在又用上了自来水,能洗热水澡,电话和政工网线也接了进来。”

“大人苦点没什么,最难熬的是寂寞!这里前不挨村,后不着店,方圆几公里没有人烟。孩子经常不与外界接触,胆子特别小,就怕将来性格受影响……”顾丽美述说着心里话。

这时,屋外响起一阵踏雪声。“爸爸回来喽!”小蓝予放下手中的玩具,打开门就跑了出去。

刚进屋,张秋实的母亲就打来电话。“奶奶,我想你了……”小蓝予抢过电话带着哭腔说。“大过年的,都聚在一起,就少我们一家人!”顾丽美低声念叨着。

“这里总要有人守,每每看到头顶上的国旗和远处的界碑,便感到自己的责任也挺大。”张秋实一边吃饺子,一边与记者聊着天说,小哨所连着大边关,这里守好了,就能让老百姓安心、让祖国放心。

朴实的话语,让记者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