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中国陆军>>北京军区>>正文

中俄边境线:-45℃“临时哨所”巡逻兵喝雪水烤馒头

来源:中国军网—军报记者作者:解俊责任编辑:姚旭东2014-01-15 14:43
 
 

屋内面积只有5平方米大小,约两米高。里面有一张用木头桩架起的木板床,床褥子下面只一些简单的干草。靠近门边是一个用汽油桶制作的取暖炉子,还有一个十分小的木头桌子。桌子上面有一盆大米和几个装在器皿里的馒头,桌子下面则是一些吃饭用的锅盆和烧水壶。取暖炉周边还有三个木桩凳子,床边上的墙上挂着三支枪和一把吉他。

记者了解到,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恶劣环境里,这三个哨兵住在这里已经一个多月了。郜少华是连队的代理排长,是连队最老的兵了。老兵退伍后,连队能担起在外临时哨责任的只有他了。“这里住的时间长了还是挺习惯的。平时的吃的东西,巡逻的战友每隔两天就会带过来一些,饮用水都是烧外面的积雪。睡觉是三个人挤在一起,没觉得别扭,倒是还增进了不少感情。”郜少华笑着向记者说着他们平时在这里的生活情况。记者了解到,烤馒头是他们最常食用的主食,原因却是制作简单,又耐饿。

“吉他是郜排长的,闲暇的时候,郜排长总会弹唱一些歌曲,特别好听!”一期士官王佳奇在说到闲时生活时,脸上看不见一点苦闷。郜排长也现场给记者弹唱了一曲《情系八千里》:“多少次巡逻你雨水解甘渴,可你却默默的什么也不说。多少次潜伏你冰雪就着馍,可你却微笑着什么也不说……”一曲终了,记者眼角早已湿透。

记者离开地窨子哨所时是下午3点半,太阳却早早的不见了踪影。三位战士穿上了厚厚的棉大衣,全副武装,他们是要去进行今天的潜伏任务……

【相关链接】

什么是地窨子?根据古书记载,东北地区的渔猎民族,至少在一两千年前,就有了“夏则剿居、冬则穴处”的居住习俗。这种地穴或半地穴式的房子一直沿续到民国以后,满、赫哲、鄂伦春等民族冬季住宅都曾有这种形式,民间称为“地窨子”。 建造地窨子,一般选在背风向阳、离水源较近的山坡,在地下挖三四尺深的长方形坑,空间大小根据居住人口多少确定,在坑内立起柱脚,架上高出地面的尖顶支架,覆盖兽皮、土或草而成的穴式房屋,里面搭上木板,铺上厚草和兽皮褥子即可住人。这种房子地下和地上部分约各占一半,屋内空间高两米左右,或砌火炕、或搭板铺在地中央升火取暖。冬季寒冷或雨季潮湿的时候,在舍内正中拢起火堆取暖,支起吊锅做饭。房顶四周再围以一定高度的的土墙或木障,以防牲畜踩踏。地窨子很适合不在一地长期居住和建房技术水平不高的游猎民族冬季使用,但这种房子的耐用性很差,通常每年都要重新翻盖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