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发展,提升渔船装备效能
2013年7月初,受台风“温比亚”影响,北部湾海域风大浪高。一艘渔船在某海域突然起火,风助火势,孤立无援的15名船员危在旦夕。闻讯,军分区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通过电子海图确定了遇险船只的具体位置,指挥临近民兵船只前去救援。由于行动迅速,15名遇险船员全部获救,事故船只也被安全拖入避风港。
事后,军分区政委李实平深有感触地说:“此次救援行动之所以能实现零伤亡,并避免了重大财产损失,主要得益于军民兼容的通信设备。”
海上民兵分队成立之初,船艇器材装备配置采取民船自购、军分区和人武部购置、上级配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保障。但问题也由此产生:军地装备五花八门,渔船所用装备主要考虑远洋捕捞作业,而军事机关考虑的则是民兵遂行任务的需要,二者间易出现矛盾。
经过调研论证,军分区决定对军地不同装备进行技术融合改造,确保发挥最大效能。同时,军分区还协调渔业主管部门在为渔船配备新装备时,统筹考虑军事需求,使纳编船只具备了远距离接收和发送信息的能力,战时可以民为军用。
穿上迷彩是合格战士,脱下迷彩是守法渔民
2013年8月21日,随着军分区领导一声令下,30多艘正在实施捕捞作业的大吨位渔船和数百名海上民兵停止作业,全速赶往指定海域。他们以过硬的军事素质、熟练的航行技术,圆满完成了装载卸载、海上救护、抢险救援等课目演练。
海上民兵的教育、训练与管理,都不同于陆上民兵。民兵出海捕鱼时,军分区、人武部有意识地组织开展识图用图、海上救援、海上勤务等补差训练;利用渔船集中出海、返航、海上作业转场等时机,组织民兵完成编队航渡、通信联络、卫星导航、抢险救灾等课目训练;休渔期和船舶保养期,则开展船舶维修改装训练。为破解训练方法单一问题,他们还与海军部队建立对接机制,组织民兵骨干到海军基地训练。
船舶出海作业往往范围大,周期长,管理难度大。军分区组织民兵学习相关法规制度,引导他们绷紧法纪弦。此外,军地还联合出台《海上民兵管理细则》,规定对表现突出的海上民兵办理船舶年检等手续时,提供“绿色通道”并减免部分费用。
“穿上迷彩是合格战士,脱下迷彩是守法渔民。”参加民兵队伍仅仅半年多时间,很多民兵对此已有强烈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