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视点六
信息化战争中,数据就是战斗力。必须在实战环境下采集各类数据信息,作为加强战斗力建设的科学依据,支撑部队作战能力建设不断跃升
海拔4500多米的昆仑山腹地,气温已降到零下10摄氏度。
实兵演练,官兵们在厚厚的积雪上负重冲击,竟然没有一个人出现高原反应。
“这得益于医学信息采集组对官兵生命体征信息的科学把握。”某旅旅长于洋介绍说,刚到高原时,不少官兵曾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这是因为人体机能在高原急剧下降。做同样的一件事,平原与高原的数据有着天壤之别。不掌握这些数据,抓高原训练就是一句空话!”
某师防化营营长卢洪欢讲了一个故事:初上高原,为了在一个山头开设观察哨,官兵们比在平原足足多花了2个多小时才完成任务,被演习导调组判为“阵亡”。
征服高原,就要先掌握数据。兰州军区领导在检查调研使命课题训练时,要求部队树立“大数据”的理念,不要满足于采集了多少“G”的数据,而要以“T”来衡量,对每一个人、每一台装备、人和装备结合起来的整体数据都进行采集,全面、准确、格式化。
“制胜高原,数据就是战斗力。”某特战旅从3000米海拔开始,先后在5个海拔高度进行高原伞降战术训练,针对高原空气稀薄、风向无常等特点,采集了一大批地理、气象和人装数据信息。此次演兵,他们首次在高原高寒地区成功实施伞降渗透综合战术行动。
兰州军区参谋长何清成说:“这些数据,相当一部分是战区范围内首次采集到的第一手数据,填补了高原寒区训练的空白,使我们初步摸索出了部队在高原寒区遂行作战任务的特点规律,为今后组织高原训练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