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中国陆军>>正文

兰州军区高原寒区使命课题训练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责任编辑:吕欣彤2013-11-30 05:07

复盘视点五

作战能力是一个体系概念,由诸多能力要素融合构成。抓好实战化训练,就要根据不同类型部队特点,科学把握能力标准,务实抓好能力建设

说起参加首次使命课题训练,某炮兵旅班长唐忠华很自豪——

初上高原,唐忠华所带班单炮完成射击准备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三分之一。

唐忠华告诉记者,取得这一优秀成绩,得益于全班采取先逐人定位练技术、后整体连续实施练协同的办法,始终盯着整体快速反应能力这个标准苦练精训各个岗位。

此次高原驻训,参训部队提倡的是全能力检验。突出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全要素,围绕攻防作战,从干部到战士,从配属到主攻,从轻装到重装,反复磨砺全域全维条件下的综合作战能力。

“体系与体系对抗的新的战争模式,迫切呼唤新的能力标准。”该旅旅长蒲继生告诉记者,他们制订了《作战能力结构体系》,提出了部队应该具备的快速反应、战场感知、指挥控制等8种能力,并明确了实现途径。

与之相应的是,各营连依据这8种能力,逐一细化分解到不同岗位,使官兵明白自己的能力标准,该抓什么、干什么、训什么一目了然。

复盘视点六

信息化战争中,数据就是战斗力。必须在实战环境下采集各类数据信息,作为加强战斗力建设的科学依据,支撑部队作战能力建设不断跃升

海拔4500多米的昆仑山腹地,气温已降到零下10摄氏度。

实兵演练,官兵们在厚厚的积雪上负重冲击,竟然没有一个人出现高原反应。

“这得益于医学信息采集组对官兵生命体征信息的科学把握。”某旅旅长于洋介绍说,刚到高原时,不少官兵曾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这是因为人体机能在高原急剧下降。做同样的一件事,平原与高原的数据有着天壤之别。不掌握这些数据,抓高原训练就是一句空话!”

某师防化营营长卢洪欢讲了一个故事:初上高原,为了在一个山头开设观察哨,官兵们比在平原足足多花了2个多小时才完成任务,被演习导调组判为“阵亡”。

征服高原,就要先掌握数据。兰州军区领导在检查调研使命课题训练时,要求部队树立“大数据”的理念,不要满足于采集了多少“G”的数据,而要以“T”来衡量,对每一个人、每一台装备、人和装备结合起来的整体数据都进行采集,全面、准确、格式化。

“制胜高原,数据就是战斗力。”某特战旅从3000米海拔开始,先后在5个海拔高度进行高原伞降战术训练,针对高原空气稀薄、风向无常等特点,采集了一大批地理、气象和人装数据信息。此次演兵,他们首次在高原高寒地区成功实施伞降渗透综合战术行动。

兰州军区参谋长何清成说:“这些数据,相当一部分是战区范围内首次采集到的第一手数据,填补了高原寒区训练的空白,使我们初步摸索出了部队在高原寒区遂行作战任务的特点规律,为今后组织高原训练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参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