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明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这是新时代的战略安排,脚踏实地、登高望远,勾勒了奋进的目标,设定了前行的节奏,意义重大而深远。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正确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肖冬松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明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新时代的战略安排,脚踏实地、登高望远,勾勒了奋进的目标,设定了前行的节奏,意义重大而深远。
这一战略安排,擘画了接续奋斗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愿景,凸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愿景折射追求,反映初心,展示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为了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人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经济和制度基础。进入新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运筹帷幄,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96年的历史表明,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今天,我们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我们党审时度势,对2020年后的中国发展进行战略规划,提出奋斗三十年、迈出两大步、实现强国梦的宏伟目标,完整勾画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回答了新征程中党和国家如何面向未来,继续开拓进取、努力奋斗的重大问题,彰显了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担当精神和使命追求,必将引领亿万人民朝着民族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再创新的辉煌。
这一战略安排,紧扣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已经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两阶段的战略安排,都是着眼解决这一主要矛盾而提出的目标要求。在经济建设方面,提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在政治建设方面,提出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在民生和社会建设方面,提出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提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在上述一个个目标要求中,处处体现破解主要矛盾带动全局工作的科学方法,字里行间渗透着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价值追求。还要看到,两个阶段的目标中,与以往不同的一个特点是,不再对增长速度提出数量要求,而是突出了发展质量要求。这主要是因为,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成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再设增长的数量指标要求,有利于更好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发展的注意力放到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放到更好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来,放到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