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退役军人王文艮三十余年守护乡亲健康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贺强 责任编辑:张三丰
2024-06-17 15:46:03

退役军人王文艮三十余年守护乡亲健康——

白衣丹心暖桑梓

■贺 强

一个夏日,湖北省随县厉山镇东方村卫生室,村医王文艮刚刚巡诊归来,还没来得及擦去头上的汗,手机又响了。

电话是村民姜洪启的孙女打来的。92岁的姜洪启因中风长期卧床,这天忽然感到心脏不太舒服,孙女赶紧打电话请王文艮去瞧瞧。

王文艮(左)为村民输液。刘 波摄

王文艮抹了把头上的汗,和卫生室其他医生说了一声,就挎着医药箱,向姜洪启家赶去。

微风迎面拂过,吹起王文艮的右衣袖,空荡荡的。

王文艮曾是一名军人,18岁入伍到原沈阳军区某部。由于爱学习、肯吃苦,他被选送到卫训队和部队医院接受系统的医务培训,成为连队卫生员。

1988年,王文艮复员返乡。那时,村里仅有一名村医,由于缺医少药,村民看病非常不便。

穿上军装能战斗,脱下军装能奉献。“我在部队学了一点医术,回来能帮帮乡亲们。”王文艮回村当了一名村医,“当过兵的人,哪里更需要就在哪里干。”为了提高医术,他自费赴随州卫生学校学习,成为一名全科医生。

王文艮的家乡位于鄂北丘陵地带,当地人称“九里岗”,意思是走完村子,要翻过九道山梁。为了方便出诊,王文艮买了一辆自行车。每到一户村民家看病,听到车铃铛响,村民就知道“王医生来了”。

一次出诊,正逢盛夏天气炎热,王文艮翻越一道山梁时,突然眼前一黑,连人带车歪倒在路边。过了好一会儿,他才醒过来,喝了一支葡萄糖,稍微缓了缓神,推起自行车继续往村民家里赶。

1995年3月,王文艮出诊途中,在山路上连人带车坠入田沟,右胳膊一阵阵钻心的痛。后来,他被确诊患了骨肉瘤。当时的医疗条件只能进行截肢手术,他失去了右臂。

医生没了右手,还怎么行医?正值壮年的王文艮一度消沉。但看到乡亲们仍纷纷请他上门去“瞧病”,他意识到肩头的责任。

“乡亲们这么信任我,我不能让他们失望。”王文艮开始练习用左手骑车、“瞧病”——为了练习单手骑车,他一次次摔倒,直到上山下坡稳稳当当;为了能单手输液、扎针,他的左手指一次次被药瓶割破;为了用左手写好病历,他从横竖撇捺开始练起……靠着不懈的努力,王文艮重新回到村医岗位。

东方村由3个村子合并而来,是厉山镇较为偏远落后的村庄,许多青壮年外出打工,村里多是老人和小孩留守。“有的乡亲生病后就在家撑着、拖着,舍不得花钱去医院。”王文艮了解乡亲们的难处,尽管自己生活也不宽裕,还是尽量“用便宜、实用的药为村民瞧病”,坚持只收基本医药费,并且“能免则免,能减则减”。

4月29日,村民甘良俊给王文艮送来一面写有“医者仁心”的锦旗。他的父亲甘清海90岁,患有多种基础性疾病,还中过风。“是王医生经常骑车上门巡诊,父亲的身体才能一直维持到现在。”甘良俊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东方村党支部书记肖代容说,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有近800人,现在进城看病方便了,但碰到急病,村民还是习惯找“王医生”,称他是“村里的120”。

“王医生是个好人,啥时候打电话都是随叫随到”“我们生病时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儿女,而是给王医生打电话”……金杯银杯,不如乡亲们的口碑。十里八乡找王文艮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他手机里存了1400多个电话号码,大多是找他看过病的村民。

今年春节期间,随县遭遇大雪,道路结冰无法正常通行。接到邻村78岁村民熊道兰打来的求医电话,王文艮顶着大雪,骑着电动车出了门。尽管一路慢行,在一个拐弯处,车子还是打滑,滑下了田埂。王文艮给儿子打电话,让他把电动车推回家,自己步行1个多小时赶到熊道兰的家。

“爸爸心里只有病人。”女儿王泉荃提起父亲时说道。2016年,王文艮患有高血压的妻子不小心摔倒晕了过去,接到电话时王文艮正在接诊。等他赶去时,妻子已被救护车送到县医院,被诊断为脑出血,留下了后遗症,至今走路还不稳当。

然而,从小的耳濡目染,还是让王泉荃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遵从父亲的意愿,现在已是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

“乡村医生,就是要做乡亲们的健康守护者。”随着年纪增大,王文艮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加入乡村医生的行列,让更多的“乡村120”守护在乡亲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