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攻关|科技大拿们的“硬核操作”

来源:联勤集结号 作者:高丽军 郭冰 文治超 赵信博 祁佳伟 责任编辑:于雅倩
2020-11-20 09:59:55

“平时不打仗,天天上战场。”这是沈阳联勤保障中心某销毁大队的真实写照。近年来,针对弹药种类增加、担负应急保障任务增多的特点,该大队聚焦科技强军,抽调精兵强将成立科研小组,紧盯战斗力标准要求、破解应急保障难题,用一项项科研创新成果为销毁兵穿上了隐形“防护服”。

自该大队组建以来,每一次在党委会上“科研小组”都成为党委成员讨论的话题,政治委员高丽军说:“科研小组是核心力量,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与探索,钻研出更为先进的‘武器’,尽快形成报废武器弹药销毁行业的战斗力。”

前不久,该大队组织开展应急排爆演练,出动一台某型号排爆机器人,成功将一枚模拟“未爆弹”运送至安全区域,大队长李猛说:“现行的排爆方式以接触式为主,人员与未爆弹面对面零距离接触,危险性极高。如果使用排爆机器人,则会大大降低风险,从而提高安全底数。”

万事开头难,排爆机器人的研制也并不例外。机械臂不灵活,达不到精度操作要求;未爆弹种类不明,操作存在风险......问题不断显现,项目一度停滞不前。

在研究受力结构、机械原理、信息识别等知识领域后,科研小组再出“致胜妙招”:区分受力大小,研制两种机械架臂,开发辅助搬运系统,使得操作更加灵敏;为更快地识别未爆弹,开发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弹药识别系统,在最快时间内,识别未爆弹型号,为排爆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排爆机器人只是他们利用科技成果,提高安全销毁系数的举措之一。切割药筒倒药工艺研究、某型弹药分解工艺规程研究……他们的科研创新成果不胜枚举。

在销毁现场,科研小组研发的“大口径弹药真空搬运系统”正在工作,销毁工王海峰说道:“该系统一改从前人力搬运的旧方法,利用该系统搬运弹药,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销毁作业效率。”

他们与地方有关科研机构合作,研发运用X射线探测引信内部状态和内部填充物,能够精确地判断出弹药类别和引信是否解除保险,为销毁一线官兵提供了安全保障。

科研室里,科研小组成员正在对某型号三维扫描仪的识别算法进行测试,将识别算法“嫁接”到这款扫描仪后,能够准确识别锈蚀及残缺弹药的型号,以及弹药内部的结构,把销毁时的风险降到最低。

演练现场,头戴“VR眼镜”,销毁三队队长王宇宁正在娴熟地操作机器人。王宇宁介绍说,“过去我们通过机器人上的摄像头,只能在显示屏上看见二维平面画面。如今,我们研制的这个三维视觉系统就像VR眼镜,可以实时显示3D立体画面,让人有了身临其境的视觉感,操作更加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