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天和”核心舱助推文昌航天发射场“十四五”开新局

来源:我们的太空 作者:李 帆、郁春苗 责任编辑:李佳琦
2021-05-12 08:48:41

4月29日,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发射升空,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精确送入预定轨道,中国空间站建设工程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这是文昌航天发射场“十四五”期间首次重大航天发射任务,也是发射场给建党百年送上的第一份大礼。

5年前的文昌发射场,地面设备准备工作正如火如荼展开,准备迎接发射场首次飞行任务到来。

回顾“十三五”,文昌发射场从零起步,有首飞的喜悦,也有失利的痛苦,更有卧薪尝胆、一雪前耻的奋发图强。发射场从零走向成熟,创造多项航天奇迹。

新 型 号

建设航天强国的大幕在文昌开启

五年前,长征七号首飞火箭准备从天津港装船起航。发射场全体科技人员怀着渴望、紧张的心情翘首以盼。全新的发射场、全新的火箭、全新的岗位人员,文昌发射场面临全新的考验。

2016年6月25日,长征七号顺利升空,文昌发射场首发告捷,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顺利开启,中国航天发射场布局开启“四足鼎立”新时代。

长征七号首飞,文昌发射场首次发射

4个月后,11月3日,文昌航天发射场让世界瞩目,我国新型大火箭长征五号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火箭运载能力实现从10吨级到20吨级的重大跃升,跨入世界大吨位火箭发射行列,对我国从航天大国跨入航天强国具有里程碑意义。

从此,中国航天开启大火箭时代,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亚洲第一,一步跨入全球“最强壮”火箭行列。据龙乐豪院士介绍:“长征五号将是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始祖’,是划时代的奠基之作。”

大火箭长征五号首飞

在全新的文昌发射场,新型号火箭首飞成了“十三五”标配。2016年完成长征五号、长征七号首飞后,2020年再次迎来新型号密集首飞任务。长征五号B克服疫情影响,走出失利阴影,顺利首飞,为今年发射的核心舱做好了准备。

文昌发射场“十三五”收官之战仍是新型号火箭首飞,2020年12月22日,长征八号发射成功。刚刚过去的一季度,长征七号改也迎来成功复飞。

新 挑 战

文昌航天人克服艰难险阻交出合格答卷

5年5个新型号,每一次首飞成功既是荣耀更是挑战。

对宇宙探索,每一个新型号火箭都是一次科学尝试,是一次新技术验证。科学的道路一向都不平坦,往往充满崎岖。

长征五号首飞在发射日经历一波三折,“01”指挥员胡旭东带领团队先后排除发动机预冷异常、液氧加泄连接器脱落异常等故障,顺利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长征五号首飞“01”指挥员胡旭东

由于火箭系统对于新技术认识有偏差,加上氢氧发动机地面点火放眼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新研制的火箭一级发动机在飞行过程中出现异常,长五遥二飞行任务失利。

发射失利,归零过程中陆续出现的波折没有磨掉文昌航天人的信心,反而赢得了宝贵的两年半升级换代时机。通过发射场技术改造,大大提高了地面保障能力,提升了保障发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经过908天卧薪尝胆,2019年12月27日,长征五号遥三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宣告我国大火箭王者归来。

长征五号B首飞时间跨度从2020年2月至5月,正值新冠疫情肆虐,岗位人员少了三分之一,发射场一边抗疫一边完成任务,还同时面临两种新型号并行,岗位人员不停在两种型号间转换,将每项测试与计划时间偏差精准压缩至10分钟。

长征五号B首飞

曾担任长五遥二和长征五号B首飞任务的“01”指挥员胡旭东感慨说:“长五遥二失利没有气馁,长五B首飞的成功也并非一朝一夕。”

为期2个月的长征八号首飞任务,共经受住6次台风考验,原定于12月20日的发射窗口因为天气原因推迟2天后,顺利完成煤油部分泄回再加注,确保发射成功。

长征八号首飞

新 征 程

文昌人的航天梦指向太空最闪亮的星辰

文昌发射场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中低轨道航天器、大型空间站、深空探测器等发射任务。“十三五”时期,文昌发射场共完成了10次火箭发射,首飞的5个型号形成了高低轨道、不同吨位结合的发射布局。

长征七号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3.5吨,目前主要用于发射空间站任务货运飞船,被称为载人空间站“货运专列”。具有多个发展型,未来将成为我国中型火箭的一个基本型,承担我国70%的发射任务,逐步取代现有火箭型号。

火箭长征七号转运

为满足太阳同步轨道3~4.5吨运载能力而研制的长征八号未来将面向国际商业航天市场,让中国最开放的现代化航天发射场开放程度更高。

长征七号、八号的问世主要用于中型火箭升级换代,长征五号让我国的飞天梦成为现实。长征五号用于发射高轨道航天器,比如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或者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空间站建设等深空探测任务。

文昌发射场的五年,创造了我国航天史多个首次。可以说,除了新型号首飞的技术验证,都是重大航天发射任务,都是国家工程。

文昌发射场

2017年4月天舟一号发射,标志着我国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也首次实现了推进剂在轨补加。

2020年7月天问一号发射,开启我国行星探测之旅。同年11月发射的嫦娥五号,首次实现了月面取样返回。

嫦娥五号发射

据科技专家介绍:文昌发射场“十四五”还将形成重型、大型和中型火箭高低搭配,提供多射向、多纬度、低倾角、大吨位的发射能力,为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奠基蓄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