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用专注演绎航天人的工匠精神

来源:装备科技 作者:王明艳 责任编辑:李佳琦
2021-03-23 08:29:21

三百六十行,各行各业都有专注于职业而心无旁骛,坚守于领域不曾二心的工匠,他们都是专业里的翘楚,领域里的标杆。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就有这样一位高级技师——何建军。参加工作20多年来,先后参与了百余次航天发射任务,担任航天员用氧和氧氮混合气体制配、飞船火箭供配气等关键技术岗位。

1998年,正处于单位供气系统设备安装和部分设备调试阶段,何建军白天在调试现场跟班学习,晚上回到宿舍梳理资料。在一次高纯氮气设备调试中,何建军为尽快掌握设备原理和操作要求,连续几天吃住在机房。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不行就练,正是凭着这股敢吃苦的干劲,何建军很快就掌握了本系统工作流程及78台套设备的性能原理,积累了30万字的学习资料。

“任务需要就是最大的需要,作为一名航天人就要像螺丝钉一样铆在自己的岗位上,为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何建军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12年,正值神舟九号飞船任务测试阶段,何建军突然接到上级通知:航天员用气中四氯化碳指标严重超标,立即前往排故。四氯化碳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具有毒性,若不能及时查找出问题原因,势必影响航天员生命安全。

此时,距离任务关键节点仅剩48小时,何建军迅速冷静下来,在脑海里反复推演整个流程,最终将超标原因锁定在专业人员采用四氯化碳清洗压力表的那一幕。拟定处置方案、排放气体、清洗压力表,最终在任务正式用气前5小时,重新配置出合格气体,保证了发射任务按原定计划进行。

“气体指标检测合格!”当听到这个好消息时,连续奋战两天两夜的何建军终于缓了一口气。

氧氮混合气体具有洁净度要求高、气体压力高、危险系数高的“三高”特点,为了便于飞船用气的混合、存储和运输,何建军参与研制了我国首辆增压混气气源车。

研制过程中,最大的技术难点在于氧氮混合气配比。为了攻克这一技术难题,何建军带领专业人员加班加点,经过上千次的模拟试验和大量的推演计算,最终摸索出 “先充氧后充氮的三步精确混合配比法”。同时,在高压氧气安全、气瓶内部洁净度处理等关键环节上,创新性提出了滚动清洗氧气瓶、管道洁净度控制等8项措施,确保了研制工作顺利进行,他的这些研究成果在《宇航学会》等刊物发表,填补了国内在高压状态下混合配比的空白。同时,参加工作以来,何建军带领团队申报完成了5个科研项目,取得1项成果奖和1项发明专利,发表科技论文4篇。多年来,他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用专注演绎航天人的工匠精神”。

船舶爱海洋,飞机爱蓝天。如果问何建军爱什么,他一定会说,气瓶库是他一生的最爱。每一次都能高标准生产出任务所需气体,便是他最大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