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发射完火箭,我们一起备“年货”

来源:装备科技 作者:奉青玲 安莲 责任编辑:李佳琦
2021-02-02 15:24:56

“明天,我们带着宝宝和妈去买年货吧!”1月29日,遥感三十一号02组卫星成功发射后,完成工作回到家的孙辉,跟妻子李苗苗商量道。

“行,今年响应国家‘就地过年’政策,我们继续留在航天城过年。”李苗苗回应丈夫。

这对年轻的夫妻同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测发一线的工程师,孙辉在电测系统,李苗苗在动力系统。在年关将近,大家都兴高采烈采购年货的日子里,他们各自忙碌在岗位上,家里还什么都没准备。

▲发射前一天的圆月

1月28日,发射前一天,李苗苗早早地来到塔上七层,开始推进剂加注前的贮箱增压和活门配气工作。

“通过给贮箱增压使贮箱保持一定的压力,贮箱结构不变形,这是确保加注安全的重要一步。”火箭动力三级配气台操作手李苗苗介绍。

此次搭载遥感三十一号02组卫星的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是三级火箭,在火箭三级,燃烧剂箱和氧化剂箱是共底的,且贮箱材料特别薄,容易穿透。

▲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

众所周知,注入火箭中的燃烧剂和氧化剂是水火不相容的,一旦接触,将立即爆炸。

因此,给箭体三级加注燃料时,必须特别小心,随时监测贮箱压力变化。

“给火箭贮箱增压,多一点少一点都不行。少了,起飞动力不足;增多了,安溢阀门会打开,燃料蒸汽会散发,后果不敢想象。”工程师曹志强说。

燃料加注期间,李苗苗一直守在配气台旁边,有序操作着配气台上的24个手阀。加注完后,她又把所有放气手阀一一检查到位,确保放气手阀处在规定的状态。直到晚上八点加注顺利完成,李苗苗才松了一口气。

▲黎明时分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1月29日8时30分,发射任务进入倒计时准备阶段,李苗苗和孙辉进驻各自岗位。

塔架第七层,李苗苗和试验队二岗配合,给11个气瓶一一充气,小心翼翼。

塔架地下负一层,孙辉和操作手,检查井道电缆并做好防护措施,一个不漏。

“进入程序”,10时47分,控制指挥李红宇的口令传来,孙辉启动前端软件,开始密切监测。

与此同时,李苗苗收到动力系统指挥林中正下达的口令“气瓶充气管路放气”,进行气脱状态转换。

▲李苗苗在专注地工作

“贮箱增压”,负90分钟程序时,动力指挥再次下达操作口令,李苗苗随即向增压管路充入高压气体。由于三级贮箱是共底贮箱,氧化剂箱和燃烧剂箱保持一定的压差,增压过程中,氧化剂箱和燃烧剂箱要交替增压,李苗苗严格按照规程操作着。

负一层的孙辉,正目不转睛地观察监测画面。作为控制系统前端技术总体,孙辉坦言这个岗位压力很大,“前端设备对火箭的测试至关重要,一旦出现问题,测试信号传不到后端,整个测试工作就无法进行。”

▲孙辉在专注地工作

2011年,孙辉从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就进入测发一线,担任过火箭调度指挥、故检指挥等多个岗位,10年的电测系统工作让他养成了“强迫症”。

“前端状态转换,哪怕只有两个插头,但检查三五遍是常有的事。”孙辉摸摸头,不好意思地说。

无独有偶,常年与高压气体打交道的妻子李苗苗也有着相似的“职业病”:“所有手阀都得反复检查确认才能放心,不然总觉得漏了点啥。”

▲李苗苗和二岗沟通配合

2014年从北京理工大学硕士毕业的李苗苗,在动力系统岗位上已经得心应手,工作细心的她让同事们交口称赞。

“加注电池电解液,是以毫升计的,用针管一点一滴往里加,不能多一点也不能少一点,她每次都加得刚刚好。”工程师赵磊说。

▲孙辉工作中(左一)

在火箭两大系统中,动力系统好比人体的肌肉、力量单元,电测系统好比人的大脑、神经单元,两者相辅相成,就像李苗苗和孙辉,夫妻两人携手并进,共同助推火箭腾飞。

1月29日12时47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托举着遥感三十一号02组卫星顺利发射升空,撤回到发射大厅的孙辉和李苗苗,和其他所有参试人员一样,激动地鼓掌,庆祝任务圆满成功。

▲夫妻二人在任务成功后合影留念

为了配合疫情防控,6年没回老家的孙辉和李苗苗,决定今年依然留在东风航天城过年。“最大的‘年货’已经完成了,安安心心过个年,我们再出发。”李苗苗开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