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走进大漠,倾听来自太空的声音

来源:装备科技 作者:余天媛 杨 龙 刘宏阳 沈 毅 责任编辑:安思翰
2020-11-30 08:34:02

11月24日19时,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喀什深空站成功捕获到正在“奔月”的嫦娥五号探测器,并成功追踪完成遥测数据接收等任务,经过约14个小时紧张的等候,喀什深空站终于听到了来自嫦娥五号的“声音”。

这个身处戈壁的深空站调度代号为“叶河”,是我国深空探测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该站新建成的天线组阵进一步打通了我国通向深空的信息天梯,承担着“嫦娥”“天问”等一系列我国深空探测重大任务。

嫦娥五号任务执行期间正值初冬,冰雪、霜冻、大风无一不在增加着执行任务的难度。

另一边机房里,测控工程师张雷正低着头在电话里交代着注意事项。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测控老将,从喀什深空站建站之初,张雷就来到这里,几乎见证并参与了全部嫦娥系列任务。

尽管经验老到,但是执行本次嫦娥五号探测器任务前,张雷仍然有些紧张,“我们的设备在跟踪嫦娥五号探测器的同时,还兼顾着多项其他长管任务,任务场景多样,状态切换频繁,技术难度较高。”张雷介绍说,不管以前成功解决过多少难题,航天测控工作者们总是以“如履薄冰”的态度面对新的任务。

为了圆满完成本次任务,喀什深空站从任务准备开始精心组织策划、深入形势分析、规范指标测试、狠抓技术状态管理、细化装备维护、严格质量标准……不放过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细节,在凌晨灯火通明的机房中,测控工作者们研讨、交流的身影随处可见。

“嫦娥五号离我们有多远、嫦娥五号状态如何、有没有按照预定轨道飞行……”一排计算机,一个操作台,在这个并不宽敞的机房里,不时有调度的声音传来。谈起这份工作,张雷说,他们像是放风筝的人,探测器飞离地面后,就要靠他们来紧紧攥着“风筝线”,天上的探测器怎么“飞”,要靠他们来掌握。

两年前来到喀什深空站的秦星常说自己很幸运,一到深空站就接连参加国字号的大项任务。负责信道岗位的他在这一年中进步巨大,“我们都是在大项任务中迅速成长起来的。”

原本令人头疼的代码、参数,现在秦星可以轻松应对,搭建系统链路、验证基带误码率等工作他也已经可以独立完成。“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老一辈的帮助,正是在他们手把手的教导下,我们才能握稳这测控接力棒!”

与秦星相同,刘鹏飞也是近几年来到喀什深空站,负责天伺馈的他笑称自己是“大腕”——最大的天线由他来负责。

任务准备期间,刘鹏飞天天都和天线“培养感情”,哪个地方的螺丝该换了,哪个地方转动不灵了,刘鹏飞都“门儿清”。“所有的指令都是通过我身边的天线发送到卫星上的,我的责任就是把它们照顾好。”

像秦星和刘鹏飞这样的年轻航天测控人还有很多,他们带着追星揽月的梦想来到戈壁滩,在前辈们的带领下,迅速投身到深空探测的伟大事业中。

——忠于使命、航天有我、星辰为伴、筑梦深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