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弥散富氧技术在高原地区试用——
改善官兵睡眠质量
■孙高菊
“摆脱了鼻导管的束缚,依然能吸入足够的氧气,一觉醒来感觉神清气爽。”近日,空军军医大学研究的睡眠呼吸区高效节能弥散富氧技术在高原地区试用,取得良好成效,受到官兵一致好评。
“睡觉时用鼻导管吸氧,鼻子老是干得冒火。”2022年,空军军医大学军事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副教授翟明明在高原驻训部队调研时,不少飞行员反映,鼻导管供氧虽能满足氧气需求,但总有一种束缚感。而且,高流量气流会刺激鼻腔,易导致鼻腔黏膜肿胀出血、呼吸不畅,进而影响睡眠质量。
氧气是维护高原官兵身心健康、保障部队战斗力的必备条件。高原官兵在高强度、大负荷训练后,更需要稳定的富氧环境支持,以促进疲劳恢复。为了给在高原驻训的飞行员营造更优质的睡眠环境,帮助他们高效缓解训练后的疲惫感,翟明明团队随即投入到相关研究中,探索出睡眠呼吸区高效节能弥散富氧技术。
“相比常规供氧,这种局部弥散富氧的方式,不仅能提升官兵的睡眠舒适度,还能保持更稳定的氧浓度。”翟明明介绍,该技术依托具有氧浓度监测功能的新型弥散富氧终端,通过控制气流路径,把浓度混合均匀后的氧气,送至飞行员睡觉时的呼吸区域,进行局部弥散富氧。
据悉,目前该技术已试用于多个驻训部队。下一步, 翟明明团队将推进睡眠呼吸区高效节能弥散富氧技术的标准化建设,同时推动该项技术的使用覆盖范围,力争惠及更多高原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