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39年,低飞的“运-5”,茂密的树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 作者:陈竹青 责任编辑:刘秋丽
2021-02-03 09:35:35

39年,低飞的“运-5”,茂密的树

——记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飞播造林事迹

这一幕,是来阿拉善左旗游玩的旅客拍下的:

一架架飞机呼啸着低空掠过,地面上牧区的孩子们手里挥着帽子,边追边喊:空军叔叔,今年要种什么树?

牧民宝红笑着看着一群孩子玩闹,转头对爱人说:“把驼奶和干粮都准备好,下午给飞播官兵送去!”

“还用你说!我早准备好了。”

此刻,几公里外的镇上,“空军叔叔”辛嘉乘跟战友说:“一年了,哪天有空,咱再去宝红家看看。”

这场缘分的渊源很深。

要从39年前说起。

走着走着就有路了 飞着飞着就成林了

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飞行员驾驶运-5飞机在腾格里沙漠上空飞播造林。(刘畅摄)

1982年,春寒料峭,宋占清坐在院子里的土疙瘩上抽烟。

时间推回到这年春节刚过,空军部队就开始了积极部署飞机播种造林、种草任务。

1982年5月2日,飞赴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太子山地区,拉开了该团39年飞播造林的历史序幕。(资料图片)

1966年招飞入伍的宋占清是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的飞行员。

如今71岁的宋老回忆过往,依然很激动:“绿化祖国使命光荣,我义不容辞!”

可是,任务有了,怎么干?

这年春夏之交,宋占清驾驶着运-5飞机,停在了太子山脚下简陋的土机场上,一场飞播试验悄然进行。

飞播造林对于宋占清和战友们来说就像一座必须拿下的城池。

首先要攻下的是,50米超低空飞行。

这既是打仗的要求,也是飞播的需要。他们在加强战备训练的同时,持续强化“能战”“能播”的能力。

他们沿着山体走势,几乎是贴着地表不停上升、下降,一次次在接近高度的边界值挑战极限。

秦岭山脉,高低起伏落差大,机身几乎是像海盗船一样上下起伏,描摹着光秃秃的石林和山丘。

酷暑、风沙,常常一天下来,脸上就会晒掉一层皮。

除了飞行员,队里其他人也没闲着。

他们20多次到执行过相关任务的民航部门“取经”,学习作业的流程和方法。走访多个林业部门,对飞播区域、落种密度、地面验收等环节预先设计。

飞播官兵到驻地工厂拜师,学习机械制造工艺,动手仿制改造飞播器。

飞播官兵顶着烈日安装他们自主研制的飞播器。(刘畅摄)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有位作家说:正由于我抱着与你相见的希望,我才永远认为最崎岖的路是最好的路。

宋占清(右二)与该大队多个机组进驻陕西汉中执行飞播造林任务。

回忆那段岁月,宋占清连连感慨:“困难太多了,但是把种子播下去的那一刻,心里美啊!”

飞播器缓缓打开,机腹下一条淡黄色的“彩带”,摇曳落地。

“咱们这也算天女散花吧。”飞播官兵们哈哈大笑。

一粒粒包裹着红色外衣的种子砸向地面,溅起土星子,微风起,沙土将种子盖了起来。

5天后,春雪不期而至。

翌年春天,油松种子出苗了。

张建刚

飞播伊始,全靠信号队引导作业,效率低,精度差,人力成本高。导航技术的应用,犹如催生种子破土而出的阳光,张建刚是领航员也是见证者。

“那是我一辈子的骄傲……”年近花甲的张建刚眼里闪着光 。

每次飞机作业准备时,他的房间都堆满了地图,带领机组人员一遍又一遍核对图纸地标,再把飞行“端点”逐个输入导航系统。

飞行作业要循着航线飞行,像织布一样在播区上空来回穿梭,从一个播带到下一个播带,飞行参数的把控,影响着飞播的精度。

要想数据准确,只能反复试验。

光那一天,他们就飞了几十个播带。

一项项摸索,一次次实验……

3年后,张建刚等老飞播人把卫星导航导航技术纳入飞播训练课目,马鞍形、口袋型、三角形等复杂作业经验也不断积累。

我叫辛嘉乘,乘风而起的乘

“初升的朝阳在天边闪着金光,脚下云海翻涌,他降低高度,超低空飞行,看到了大片大片的树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它们的枝桠在风中摇曳,仿佛在说,辛苦了,飞播人……”这是10年来,该团一大队大队长辛嘉乘经常会做的梦。

梦中醒来,索性翻身下床,继续未完成的工作。

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大队长辛嘉乘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赋予了大队飞播任务新的时代内涵,大家更加坚定了“定让沙漠变绿洲、不播成林不收兵”的决心。为播区群众再播出一片片助力脱贫的幸福林。

每年5月到8月飞播,飞播任务和有针对性地播前专项训练都要提前规划,教学和技术研究也要提前准备……

辛嘉乘的案头有张照片。

那是10年前第一次飞播,他至今难忘。

自己首战失利,师傅杨茂良说:“飞播是个良心活儿,大漠深处,人迹罕至,播得不好没人看得到,但是土地会给出答案……”

当时25岁的辛嘉乘腾得一下红了脸。

那种感觉他忘不掉,从耳朵一直烧到脖子,烧得心口疼。

师傅们的苦他没有经历过,牧民们的穷困他也没有经历过。

他只是见过宋占清的宝贝——挂在家里最显眼位置的石英方钟,挂了34年,这是“绿化个人荣誉奖”的奖杯。

他只是喝过阿拉善左旗牧民家的奶茶,纯正香甜,听说特意给他们熬了一上午。

“嘟嘟……”出操哨响起,辛嘉乘又和战友们开始了新一天的飞行训练。

榜样无言,却能量巨大。

飞播,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业。

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副大队长张红兵

飞机出现奇怪抖动,副大队长张红兵跟机保障,用耳朵听,用目光找。

舱内高温达40℃,飞机异常颠簸。一个架次飞下来,他浑身湿得像刚从游泳池出来似的。硬是挺了几个回合,解决了飞行故障。

中队长高鹏

中队长高鹏每一次执行飞播任务都怀着同样的热忱,一坚持就是数年。单位驻地夏季清凉,他却从来不知道。每年酷暑,他不是在沙漠就是在山区。

2020年“八一”,高鹏第6次执行飞播任务。阿拉善左旗为参加飞播的每一名官兵颁发纪念章。这名“80后”飞行员感觉,这是对飞播军人的最高褒奖。

……

辛嘉乘自我介绍的时候总爱说:我叫辛嘉乘,乘风而起的乘。

乘风而起,借力而飞。循着前辈的航迹,乘风破浪,飞得更远更高。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队员们的期许。

半年前,完成阿拉善左旗10万亩年度飞播任务,辛嘉乘架着运-5俯瞰眼下的郁郁葱葱,眼眶猛然一热。

他不知道哪棵树,哪片树林是39年来师傅们种下的,但他分明感受到了,他在凝望着当初的凝望,感受到另一颗心穿越时空。

他望见了生命的力量之和,在秦岭,在榆中,在腾格里沙漠,那是一代代飞播人用毕生心血浇灌的生命。

39年后,树成了树林,信念成了信仰。

风永不止息,就像他们,永远保持着风中的姿态

驾机为犁、云霄耕耘。

该大队在加强战备训练的同时,坚持飞播为人民,矢志播绿助脱贫。

39年来,他们为祖国播种绿色、为人民播撒希望,飞播航迹遍及内蒙古、川、黔、陕、甘、青、宁等7省(区)130多个县(市),作业面积2600余万亩,播撒草籽树种1万余吨,在荒漠地区、沙漠地带筑起重要绿色屏障,创造生态奇迹,助力脱贫攻坚。

张建刚总说:“最开始接受任务的时候,我和战友们都没有想那么多……”

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队员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时光流转,时代赋予了它更加厚重的意义。

使命在肩,步履向前。

接下来的路怎么走?

这些年,在辛嘉乘的带领下,大队全体人员一直箭在弦上。

一批年轻飞行员走上骨干岗位,当前,一大队90%的年轻飞行员具备运两种机型的飞行资质。

脱贫攻坚任务繁重,如何让飞播更高效?

以往,飞播技艺多靠口口相传、以身带教,不成体系,易造成技术“失传”。团参谋长李睿,联系退休老同志,组织在飞技术骨干,将飞播经验分门别类整理成册。

那段日子,白天,机场“绿鹰”轰鸣;晚上,教室灯火通明。

不久,一部承载着几代飞播人心血和经验的“飞播手册”诞生。

思考和改变从来没有停止。

团队担负任务趋于多样化。辛嘉乘和队员们多次在飞播转场时,研究战术战法,结合“绿鹰”性能特点,与兄弟部队开展低空突防与反突防互动训练。

对一大队官兵来说,在野战机场保障飞行早已是常态。(刘畅摄)

“岁月不饶人,沙漠还很大。”

如今58岁的张建刚已达最高飞行年限。

飞行36年,突然听不到运-5的轰鸣声,他说,有时还会没来由的心慌。这些年,一心扑在飞播上,没少被女儿埋怨,现在终于闲了下来。

看着父亲没事摸摸飞机模型,时不时抬头看看天上,女儿张天微的心里也没多高兴。

“感觉老爸跟掉了魂儿似的。” 她说。

“以后再没机会飞了,您遗憾吗?”记者问道。

“不遗憾不遗憾,我就像烟花一样燃烧过,非常圆满喽,只不过下一次开飞机,就是在梦里了吧!”张建刚大笑着说。

经过多年的飞播,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张树华 摄)

梦中,大概是这样的场景——

他带着徒弟们掠过成片成片的树林,

看它挺直的脊梁从广袤的土地中跃起,

这些树林,

仿佛成为一代代飞播官兵身体的一部分,

穿越时空,对他说,

来吧,让我们一起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