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讲啦!听"金牌蓝天工匠"云直播讲述中国航修人的绝活和匠心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邢哲 罗娟 等 发布:2020-05-08 10:32:04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金牌蓝天工匠”获得者黄强。

金牌是一把标尺,量出了荣誉的高度

在空军装备修理领域,61岁的黄强是一个标杆,拥有一身绝活,同样有着至高无上的“江湖地位”,他是许多青年工匠仰视的高峰。

刚入厂时,徒弟易海荣就听过不少关于老师傅黄强的传奇故事。20世纪90年代,空军引进某型航空发动机,黄强成为第一批出国学习主燃油泵调节器装配技术的工匠。通常情况下,这款产品需要3名工人配合完成,光学习就要2年时间。而黄强必须在2个月内学会全套产品独立装配技术,这对他来说是一次无形的“冒险”。

“身为一名中国航修人,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都要坚决完成任务!”黄强暗下决心,要为国争口气。

为了将所有步骤熟稔于心,黄强对照《大修指南》,一遍遍地在报废产品上练习手感。经过2个月的艰苦磨练,黄强凭着高超的记忆力,成功将3000多个零件组合成一个整体,并做到毫厘不差。

黄强的“冒险”,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他成为国内第一个能够独立完成该型主燃油泵调节器全套装配技术的人。黄强一战成名,并奠定了在空军装备修理领域的“江湖地位”。

在徒弟张彪心中,黄强是一座山,是在任何急难险重任务前,可以靠得住的大山。有一次,工厂临时接到某型战机关键部件的维修任务,张彪自告奋勇冲在前面,但他尝试了各种方法也未能解决故障问题。无奈之下,他向老师傅黄强请教,只见黄强将各个零件依次拆开,仔细研究零件之间的配属关系后,没过一会儿就成功排除故障,站在一旁的张彪看得目瞪口呆。

都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可黄强总想让徒弟们超越自己,帮助他们越过自己这座山,向着更高的山峰发起冲锋。

去年6月,黄强到了退休的年龄。但时间捂不住像黄强这样“有光的人”。在工厂领导的多次邀请下,黄强被返聘回厂,将多年的工作经验传承下去。

虽然退居二线,黄强却并未远离“战场”。他每天坚持边工作边学习,看到好的文章会推荐给徒弟们,“希望给年轻人多一些帮助”。

这不仅是技能上的薪火相传,更是精神上的血脉赓续。对此,36岁的“金牌蓝天工匠”李林感同身受,他在宣讲台上分享了两段对他个人而言非常重要的人生经历:一个是遇见航修工作,另一个是遇见黄强。

在2018年“金牌蓝天工匠”宣讲会上,黄强来到李林所在的工厂为青年工匠讲述成功的经验。当时,34岁的李林就坐在台下,他认真聆听黄强的肺腑之言。“身为匠人,绝活、匠心缺一不可,这两种特质在黄师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李林坦言,听了黄强的宣讲让自己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

如果说李林是一块璞玉,黄强就是打磨者。“‘航修报国’不是一句空话。青年工匠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还要有一颗摒弃浮躁、脚踏实地干事业的匠心。”黄强的这番话李林铭记在心,他立志也要成为像黄强那样“内心有光”的人。

1 2 3 4

责任编辑:刘秋丽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