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牌蓝天工匠”获得者孙红梅。
金牌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实力的厚度
“金牌蓝天工匠”孙红梅已经忘了这是第几次登上工厂的宣讲台,但每次宣讲前,她都会做足功课。临上台前,站在镜子前的她仔细整理工装、扣好奖章。
也只有在这种特殊场合,一向低调的孙红梅才会穿得这么正式。镜子前,一排排金灿灿的奖章是对孙红梅实力的肯定。
孙红梅天生要强。刚入行时,有着高学历的她选择成为一名普通的焊工,操作时总会把手烫伤。同事们好言相劝:焊工专业不适合女性,希望她“干点别的”。
面对工友的善意劝解,孙红梅曾迷茫过,甚至想过放弃。幸好,在最艰难的时候,老师傅给予了她前进的动力,鼓励着她继续从事焊工这个专业。或许没人能想到,这个并不被看好的女焊工,通过自己的努力会成为空军航空修理系统焊接专业首席专家,并走上“金牌蓝天工匠”的领奖台。
一切早有伏笔。航空产品精度要求高,不允许存在任何缝隙。要想精准焊接零件上的每一道裂缝,没有一手绝活是不可能完成的。
为了练就这手绝活,孙红梅可没少下功夫。工作中,她从不因为自己女性的身份而选择逃避。相反,她每天同男工匠一起干活,手上常常被烫出水泡,握焊枪的手臂也是酸痛难忍,甚至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稳……凭着一股狠劲,她在男性主导的焊工圈“杀”出重围。
如今,孙红梅已成为空军装备修理系统的“明星”,以她名字命名的“红梅工作室”内,多名成员已经成长为工厂技术专家。有人说,孙红梅就像厂里道路两侧的柳树,渐渐有了发达的根系和茁壮的枝干。
有人说:“获得‘金牌蓝天工匠’,靠的不是资历而是实力。”孙红梅便是如此。她凭借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的精神,成功抵达荣誉的峰顶。
如果说孙红梅的经历折射的是大多数“金牌蓝天工匠”的成才样本,那么“金牌蓝天工匠”赵燕的经历却稍有不同,她开玩笑地说:“有些运气成分。”
但事实上,她们的成功,归根结底都是实力的体现。参加“金牌蓝天工匠”活动评选前,赵燕没想过拿到什么成绩,她只想有一个证明自己实力的机会,看看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
“我能行吗?”赵燕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在她的心里,“金牌蓝天工匠”就像金字塔的塔尖难以企及。一段时间,她内心纠结、彷徨。既怀疑自己的实力能否达到“金牌蓝天工匠”的高度,又对那份荣誉充满期待。“这种战斗的氛围如同一个磁场,吸引着我必须有所作为。”赵燕这样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
事实上,她是有实力的。大学期间,赵燕是同批同学中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的“第一人”。
参加工作后,这份实力更是得到了工友们的认可。她不仅搞科研在行,而且手上功夫也是一流,焊接、压接、布线都是她的“拿手戏”。在参加一次系统内竞赛时,她凭借娴熟的技能,从数十名精英选手中脱颖而出,夺得电器标准施工项目第一名。
她犹豫了很久,最终决定试一试。“成功对我而言,一定是那种打动我、又需要我跳起来能够得到的东西,让我更有前进的动力。”赵燕不去想自己能走多远,她觉得每进一步都是一种人生体验。
令赵燕意想不到的是,她一路“过关斩将”,成功当选“金牌蓝天工匠”,并创下了一项新纪录——唯一的“80后”女性获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