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11月,在天安门城楼上。一名意大利记者问朱德元帅:“您想身后留下什么样的名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的他一语作答:“一名合格老兵足矣!”
一声“合格”,铿锵有力;一声“老兵”,情真意切。“老兵”,这个词包涵了太多。
老兵们回顾参观大队荣誉室
又逢岁末,11月的徐淮大地,秋风萧瑟、凛冽清凉。铁打的营盘流水兵,转眼又到别离时。随着12月的脚步越来越近,离别的钟声也越发刺耳,凛冽的寒风中夹杂着别离的忧伤,仿佛在诉说对老兵的无限眷恋。
军衔,曾是他们硬朗身躯的标志,是他们身上那天蓝军装的灵魂,卸下军衔和帽徽也就宣告军旅生涯正式结束,从今往后,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老兵!
老兵们,经历过军营这个大熔炉的历练淬火,终将要走向社会。虽然即将退伍离开军营,但是他们没有瞻前顾后,仍然坚守在各自岗位上,为集体贡献力量。
他们,留下了优良的传统美德、留下了过硬的战斗作风、留下了宝贵的保障经验;
他们,带走了对军旅的不舍情愫、带走了对未来的自信憧憬、带走了对自己的刚强坚韧。
今天,让我们走进空军石家庄飞行学院某旅机务大队,走近几名临近复退的老兵,看看他们在走之前,都做了些什么。
陈加余聚精会神地检查发动机舱内保险紧固情况
“把职务当作义务来尽,把权力当作责任来担,把岗位当作事业来干。”这句话是该大队二中队四级军士长陈加余一直以来的人生格言。入伍16年来,他先后维护过歼教五、教八、歼七等多种机型,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2016年被授予“空军机务人员银质奖章”。
在陈加余的心中,没有99分优秀,只有100分合格!临近退伍之际,他仍然坚守在维护一线,负责飞机质量检验。在飞行现场,你总能看到他穿梭于各个飞机之间,对飞机重点关键部位进行复查把关。平日里,凡有人来请教问题,他都手把手地教,直到弄懂、弄通,在大队被官兵们称为“活规程”。